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3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声民情
2021年03月19日

鼓励松江大学城毕业生留松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图为2020届松江大学园区七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现场火爆,学生就业需求很大。

记者  蔡斌  摄(本报资料图片)

松江大学城是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园区,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7所学校,约有10万名大学生就读,每年有2万余名毕业生。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引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松江大学城的毕业生中,有金融、法务、设计、外贸、语言、工程、纺织等方面优秀人才,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天然的人才储备库与后备军。但在调研中发现,松江区很少得到松江大学城带来的人才红利,每年有意向留在松江的毕业生不足7%,仅占毕业后想去市区的0.1%。

在今年两会期间,松江区政协委员李欣欣、史向阳便对如何鼓励松江大学城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留在松江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关于鼓励松江大学城毕业生留松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议。

在探索松江大学城毕业生流失的原因问题上,李欣欣发现,首先是大学生对松江区产业不了解,到本地企业实习机会少。读书期间到松江的企业实习是大学生毕业后能留在松江的重要手段,而松江大学城校企合作带来的实习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大学生对松江区的产业和企业缺乏了解,很少能在松江区得到实习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择业时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调研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更重视眼前的工资福利,很少关注自己对社会及产业发展能作出多少贡献。这种抛开社会责任、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择业观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来解决。调研数据显示,仅有6%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实用,35%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实质作用,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很多是大班授课,缺少针对性的个案交流与互动。

第三个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对松江区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政策不够了解,导致毕业时放弃了留在松江的念头,从而使松江与许多潜在的可用之才失之交臂。

第四个原因是缺乏创业资金,融资渠道有限。对想要留在松江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缺少融资所需要的担保能力。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的创业融资项目都较为谨慎,再加上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信息不畅,部分想要在松江创业的大学生或是错过最好的创业时机,或是半途而废,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最大的阻碍。

那么,如何鼓励大学城毕业生留松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第一,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松江大学城的实训基地,与现有企业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工作岗位与实训教室相融合、工作岗位与学生技能相融合、工作岗位与教学任务相融合。专业培训老师为学生制订实习方案、安排实习进度、布置实习作业,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进度与岗位需求,制订详细的用人计划,安排资深员工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更扎实,专业技能更熟练,并加深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提高实习结束后留在松江工作的意愿。

第二,健全大学城创业就业指导平台,加快校地合作落地。抓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机遇,结合大学生专业特长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人才需求,七所高校可联合建立大学城创业就业指导平台,将高校各自的“就业创业服务网”合并为“松江大学城就业创业服务网”,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授课与答疑。开展“走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政策讲座”等活动,让平台指导大学生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人才政策、金融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及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课程设置上,对大一大二学生重点进行创业与择业的价值观教育,对大三大四学生注重创业技能指导,可联系在松创业就业成功的学长回校言传身教,为毕业后留在松江做好充分准备。搭建松江大学城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之间的技术合作、人才输送、专利转化、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借助现有的校地合作平台为毕业生留在松江提供支持。

第三,加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松江大学城的双向宣传。建议多使用更为贴近年轻人的地铁站广告、微信等平台,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人才政策进行专题解读,答疑互动;在校园网站开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专栏,向学生展示人才政策、产业发展、优秀企业、紧缺岗位、实习机会;多使用贴近大学生自身情况的数据,以及他们关注的产业发展、工资补助、人才公寓等重点内容;结合企业举行的校园招聘活动,将强势专业、专利成果等向企业展开有针对性的宣传,畅通毕业生与企业的信息对接渠道。

第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金融环境。对符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需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应鼓励本地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服务面,提高对此类创业初期企业的放贷能力,简化流程。可逐级设立投资引导基金,拓展大学生创业松江分基金支持范围,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信贷奖励与考核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拓宽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渠道。

 

本版设有“媒体监督”“你呼我应”“呼声建议”“答疑解惑”“各抒己见”等栏目,您要投诉的问题、遇到的急难事,都可通过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37689000,或“上海松江”客户端互动栏目反映,您对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言以及您撰写的评论文章,也可通过本版邮箱sjbsjiali@163.com发送给我们。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将根据群众意见、投诉展开采访,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