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饼里的乡愁
布鲁克
街边的铺子不知何时已摆出了月饼,五仁的、豆沙的、莲蓉的,包装精美,花花绿绿的,可我的目光一落在上面,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那股子乡愁,就像潮水一样,“哗”地涌了上来。这也让我不禁想起苏轼那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他当年轻拈月饼时,也是这般被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吧。
小时候,在咱乡下老家,月饼可是稀罕玩意儿。只有到了中秋,家里才会买上几块。那时候的月饼,哪有现在这么多花样,就那么简单的几种,可在我们眼里,那就是人间至味。
还记得母亲每次把月饼买回来,都会小心翼翼地放在米缸里,说是让月饼沾上米香,会更好吃。其实我们都知道,她是怕我们几个小馋猫忍不住,早早地就把月饼偷吃了。就如同鲁迅先生在《社戏》里说的,一直到现在,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我如今,也再难寻回儿时对月饼那种单纯热切的期盼了。
好不容易盼到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银霜。母亲把月饼拿出来,用刀切成小块,一人分上一块。我们捧着月饼,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先是轻轻地咬一小口,让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慢慢散开,然后再细细地咀嚼,仿佛在品尝着世间最珍贵的美味。那时的我们,就如同张九龄笔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的场景,虽身处乡野,却与天下人共赏这一轮明月,共享着团圆时刻。
那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杜甫曾在中秋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乡的思念和往昔团圆的追忆,在这清冷的月色下愈发浓烈,我如今的心境,大抵也是如此。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到城里去读书、工作。每年中秋,我都会买上各种口味的月饼,可吃在嘴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些包装精美的月饼,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母亲从米缸里拿出来的那几块简单的月饼。余光中先生在《中秋》里写道:“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挥成了残缺?”如今身处异乡的我,也像被这岁月的刀与故乡分隔开来,只剩满心的乡愁。
有一次,我在城里的超市里看到了一种老式月饼,和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我满心欢喜地买了几个,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可那味道,却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是再也回不来了。就像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七年后在中秋写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的聚散无常,岁月的悄然流逝,都让曾经的美好渐渐远去。
如今,又是一年中秋将至,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思绪又飘回了老家。想起了母亲那慈祥的笑容,想起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的温馨场景,我的眼睛渐渐湿润了。
月饼,于我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根线,一头连着我的童年,一头牵着我的乡愁。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身在何处,那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都永远不会改变。在这中秋佳节,愿天下游子都能寻得心灵的归处,就像那月亮终会圆满,我们的思念也能有寄托之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