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健康在线
2025年10月01日

警惕儿童腺样体肥大 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儿童腺样体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孩子身心发育带来潜在危害。近日,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治疗师陆倩兰做客《健康智慧屋》节目,详细解读腺样体的生理功能、肥大危害及科学应对方法,为家长提供实用指导。

 

认识腺样体:儿童体内的“免疫防线”

“腺样体”这个词虽听起来专业,却是儿童身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它位于鼻腔最后方、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交界处,形状类似“海绵”或“橘瓣状”,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

作为身体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腺样体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能防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与微生物,保障进入气管和肺部的空气清洁;又能分泌黏液,调节鼻腔内的温度与湿度,维持鼻腔局部环境稳定,为儿童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

 

腺样体“生病”:肥大引发多重健康问题

然而,受反复感染、过敏或环境刺激影响,腺样体可能出现病理性增生,即“腺样体肥大”,这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肥大的腺样体可能堵塞后鼻孔与咽鼓管开口,引发一系列连锁症状:

呼吸问题是最直观的表现,孩子会出现鼻塞、长期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神不佳;面容改变更为家长警惕,长期张口呼吸会引发“腺样体面容”——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且缺乏表情,这种面容一旦形成,难以逆转,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打击孩子自信心;并发症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腺样体肥大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慢性鼻窦炎(反复鼻塞流涕)等,给儿童身心发育带来长远影响。

 

家长自查:四步识别腺样体肥大信号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可能存在腺样体肥大?陆倩兰给出了具体的观察要点,方便家长日常自查:

一是关注夜间呼吸状况,若孩子长期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需提高警惕;二是留意白天呼吸习惯,如说话鼻音重、频繁用嘴呼吸,可能是鼻腔堵塞的信号;三是观察并发症发作频率,若孩子反复出现鼻炎、鼻窦炎、中耳炎,且治疗后易复发,需考虑腺样体问题;四是留意面容与行为发育,若发现孩子上唇短厚上翘、牙齿排列不齐,或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学习困难,应及时就医检查。

 

科学应对:诊断与治疗需专业干预

若怀疑孩子患有腺样体肥大,家长切勿自行判断用药,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常用手段包括鼻内镜检查(直观观察腺样体大小与形态)、鼻咽侧位X线片(评估堵塞程度)、多导睡眠监测(PSG,判断睡眠呼吸障碍严重程度)等。

治疗方案则需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开具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缓解炎症与鼻塞;手术治疗则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儿,通过腺样体切除术解除堵塞,改善呼吸与睡眠,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

 

家庭支持: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腺样体面容的长期影响不仅限于生理层面,还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压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家庭教育与支持尤为重要。家长需充分理解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同时密切监测孩子的恢复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此外,为孩子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过敏原与污染物刺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也是促进康复的关键。

陆倩兰强调,及早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危害的核心。通过科学应对与家庭守护,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面容发育与身心健康,让他们在成长路上少受困扰。

 

本期编导、主持 胡畔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