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健康在线
2025年10月01日

科学高效避孕 守护生殖健康

2025年9月26日是第19个世界避孕日。作为倡导科学避孕、普及避孕知识的重要节点,世界避孕日旨在提升公众避孕意识,引导大众对自身性行为与生殖健康负责,进而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水平。为此,《健康智慧屋》节目紧扣上海今年“保护生育力”主题,邀请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原处长、二级巡视员樊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梁霁走进直播间,深度解读“科学避孕”相关话题,为公众带来专业指导。

 

上海生育现状:出生数量下降背后的双重因素

樊华表示,人口出生是影响上海人口发展变动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自2016年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上海市人口出生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核心原因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年龄结构变动带来的客观影响,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群数量持续减少,直接导致潜在生育群体规模缩小;另一方面是主观生育意愿偏低,长期低迷的生育水平进一步拉低了人口出生数量,成为制约上海人口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现状与避孕误区需警惕

梁霁结合上海地区生育决策因素调研及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数据,揭示了当前青少年生殖健康领域的关键问题。在生育决策影响因素方面,住房、养育等直接经济成本,对女性家庭角色的传统社会观念、男性育儿角色缺失,家庭照护压力,育儿理念差异,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女性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以及个体生理因素等,均会显著影响青年群体的生育选择。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性行为与避孕现状。随着青年人性观念趋于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普遍宽容。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显示,我国男、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5.5%和15.2%;另有一项全国多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更高,男女平均超过30%,且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男性为18.46岁、女性为18.59岁,呈现低龄化趋势。

然而,避孕认知与行为的脱节问题突出:在首次、日常、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分别有20%、40%、23%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体外射精和安全期避孕法——这两种方法均不属于高效避孕方式,存在较高的避孕失败率。数据显示,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约5%曾经历意外怀孕,近一年发生意外怀孕的比例达2%;而在意外怀孕的大学生中,94%选择人工流产处理,这不仅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影响未来生育力,凸显科学避孕教育的紧迫性。

 

科学避孕的核心价值:从个体健康到国家发展

专家强调,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群体意义重大。它能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身体变化,消除因生理发育产生的困惑、焦虑与恐惧,培养积极健康的身体意象和自尊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更能提升青少年的风险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一方面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感染,另一方面能让青少年了解受孕原理及适宜自身的避孕方法,从源头减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切实保护生育力,为未来健康生育奠定基础。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不仅能维护个体生殖健康、保障人们健康生育的能力,更对缓解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优化人口结构、保障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普及科学避孕知识、完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既能守护公众个人健康,也能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动力。

 

本期编导、主持 刘竑吁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