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健康在线
2025年10月01日

过节发胖别焦虑 中医调理有妙招

国庆、中秋“双节”至,不少市民担心“过节肥”找上门。如何健康减重并降脂?本期《健康智慧屋》节目邀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胡启龙,从中医视角解读肥胖本质,分享科学减重方法。

 

中医看肥胖:不止体重超标,更是脏腑失调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数字超标,而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调、代谢失衡的外在表现,属于病态范畴,且常与三种体质状态相关:

脾虚湿盛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的能力会减弱,导致水湿、痰浊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肥胖。这类人群常伴有身体沉重、易疲劳、大便溏稀等症状。

胃肠湿热型:长期饮食不节,偏爱肥甘厚味、辛辣油腻食物或频繁饮酒,易使湿热在胃肠内蕴积。湿热会阻碍气机运行、影响代谢,表现为腹胀、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

肝郁气滞型: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畅会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气滞还可能引发血瘀、水停,长期可形成痰瘀互结,最终导致肥胖,尤其常见“压力肥”,患者多伴有胸闷、爱叹气、情绪烦躁等表现。

因此,中医减重的核心是“调理体质、标本兼治”——不仅要减少多余体重与脂肪,更关键的是恢复脾、胃、肝等脏腑的正常功能,疏通气血津液运行通道,让身体代谢回归健康平衡状态,实现健康减重、长效维持、不易反弹。

 

四大中医减重法:辨证施治,安全有效

胡启龙介绍,中医科学减重有四种核心方法,均基于辨证施治原则,避免盲目减重:

穴位埋线:作为中医科减重特色技术,该方法将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蛋白线,通过专用针具埋入足三里、丰隆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等特定穴位。蛋白线在体内会持续刺激穴位,产生“长效针灸”效果,作用时间可达7至15天。

耳穴埋豆(压丸):操作简便易行,用小胶布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专用磁珠,贴在耳廓“饥点”“内分泌”“神门”“胃”“脾”等穴位上。患者每日可自行按压3至5次,每次按压至有酸胀感即可。

中药调理: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坚决反对滥用泻药或单纯追求腹泻的减重方式——这类方法会损伤身体正气,且极易反弹。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如痰湿、气虚、湿热、肝郁气滞或多证型兼夹)精准辨证,开具专属药方。

中医推拿/经络调理:通过专业手法对腹部(摩腹、揉腹)、背部(捏脊、点按背俞穴)及四肢进行推拿、点穴、刮痧。该方法能疏通经络气血,促进局部(尤其腹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帮助松解脂肪堆积,缓解气滞湿阻引发的腹胀,改善胃肠功能。

 

减重MDT门诊:多学科协作,提供系统方案

胡启龙还提到,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的“减重多学科团队(MDT)门诊”,是科学减重的重要保障,与传统单一科室诊疗模式相比优势显著。

该门诊整合中医科、内分泌科、内科、康复治疗科、营养师等多学科专家力量,并非单一医生独立诊疗。多学科专家会共同评估患者情况,从体质调理、内分泌调节、康复指导、饮食规划等多维度出发,制定更科学、系统、安全、有效的个性化减重方案。

若市民正受体重困扰,渴望健康、自然且不易反弹的减重方式,可前往该门诊咨询。

 

本期编导、主持 胡婉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