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新闻
2025年09月26日

“构筑南宗·董其昌艺术研究特展”松江开幕

25件真迹刷新传统审美体系认知

本报讯(记者 贾丽 实习生 孙浙琳 摄报)9月23日,“构筑南宗——董其昌艺术研究特展”在董其昌书画艺术馆开幕(见右图),展出董其昌、陈继儒、倪瓒、莫是龙等古代文人画大师的25件真迹,以“南宗”画家的时代超越性,刷新观众对中国传统审美体系的认知。

本次特展最受关注的亮点,是对中国绘画艺术自主生发的“现代性”深度解码。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认为中国传统书画的现代性萌芽是从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家的探索开始的,但本次特展用精细的画作对比推翻了这一认知。25件真迹表明中国绘画的现代性探索,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由松江画派创始人董其昌开启,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之父”。看董其昌的作品,从“写实再现”转向“抽象表现”,从“实用功能”转向“审美超越”,这些特质比“西方现代主义之父”塞尚还要早300多年。

“董其昌的创新,当然不是靠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着相当清晰的传承脉络。”策展人贾佳慧指着展厅里图文并茂的“南宗谱系墙”解说道,上面梳理了从唐代到明末的文人画历史,从王维写实勾染,到董源、范宽的笔触探索,再到米芾“墨戏”的形式突破,最终呈现为董其昌的“超脱功利、转向内心”的自由表达。也正是董其昌的艺术实践与理论贡献,让原本非主流的“南宗”成为画坛正脉,不仅影响了“松江画派”“四王”“四僧”,更贯穿其后四百年中国绘画的演进之路。

贾佳慧表示,这场特展不只是对董其昌艺术成就的回望,更像一把打开传统宝库的“钥匙”——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性与历史连续性,刷新观众对于现代艺术“源于西方”的传统认知,也为当下中国文化自主发展提供了历史参照。

为了让观展不只是“看画”,而是“玩中品画”,展览还埋了不少“惊喜彩蛋”:3D打印“南宗”实景山水,把“九峰”拉入现实;动态版董其昌画作前,观众透过小洞可以拥有裸眼3D的奇妙体验;角落里的米芾“珊瑚笔架”复刻品,更是等着懂行的观众来“寻宝”。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2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