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融媒在线
2025年09月23日

引领家长成长新路径 实现家庭幸福与完整

——《家长自我成长地图》首期聚焦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松江区融媒体中心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推出《家长自我成长地图》可视化直播系列访谈节目,首期以“幸福与完整: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为主题,邀请复旦大学副教授丁敬耘博士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新生命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

“新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更重视生命本身的成长。”丁敬耘在访谈中强调,“它旨在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建立与他人的联结,找到人生的意义。”

新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源于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人的自然生命(自然属性),饮食生息,关乎生命的长度;人的社会生命(社会属性),各种角色、多重关系,关乎生命的宽度;人的精神生命(精神属性),生涯规划、价值追求,关乎生命的高度。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是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经验,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精神生命之高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

丁敬耘指出,家长在新生命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塑造者”,而是“陪伴者”和“示范者”。家长的成长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家长先成为完整的自己,孩子才能跟着长成完整的人。”他呼吁家长关注自身的“长宽高”发展,通过自我成长为孩子树立榜样。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丁敬耘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青春期前期(10-12岁)的“小大人期”,青春期中期(13-15岁)的“叛逆高峰期”,以及青春期后期(16、17、18岁)的“迷茫探索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波动和成长任务,家长需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避免将正常波动误认为心理问题。

丁敬耘提醒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异常信号,如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行为改变超出常态、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等。“正常情绪波动来得快去得快,不影响基本生活;而异常信号则持续时间长,影响吃饭睡觉学习。”他强调,家长应多观察、少紧张,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面对学习压力和电子依赖这两大困扰,丁敬耘认为其根源在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我能行’‘我被爱’‘我对世界有意义’的感觉。”丁敬耘建议,通过参与家庭事务、社区服务、自然观察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访谈中,丁敬耘多次强调家长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他指出,许多家长将“关注孩子”等同于“爱孩子”,却陷入了过度干预和焦虑传递的恶性循环。“家长应适度放手,关注自己的成长,给孩子‘松开手’的勇气。”他鼓励家长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兴趣爱好,通过自我成长为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针对家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如“牺牲感”“速效心态”和“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丁敬耘表示,家长应接受成长的渐进性,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为了帮助家长将新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丁敬耘提出了五大关键要素的实践指南,包括认知升级、有效沟通、情绪管理、日常行为示范以及构建自我成长支持系统。他建议家长通过记录“认知日记”、参与“亲子共学计划”、加入“家长成长社群”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生命品质。

此外,丁敬耘还分享了三个简单易操作的“微实践”:家庭生命故事分享会、自然联结行动和情绪温度计。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链接】民生访谈节目《直播松江》的播出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0时到11时,欢迎拨打热线电话33552255,或下载上海松江App点击首页,收看直播,给主持人留言、互动。也可通过首页点击云电台之《直播松江》进行回看。

 

主播、编导、视频|詹晓珍

责编|王颖斐

主编|朱少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