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努力就像种树
周广玲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其实和种树很相似。首先要选好种子,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把它种下。之后每天浇水照料,时刻关注,恨不得马上看到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树木生长自有其规律,种下之后,就需要我们耐心等待了。
小时候住在乡下,屋后有个小菜园。每到春天,母亲总要在那里种些瓜果蔬菜。我常常蹲在旁边,看她把黑黝黝的泥土翻松,挖出一排排整齐的小坑,再把种子一粒粒放进去,最后轻轻盖上土。母亲做这些事时特别认真,好像手里捧着的不是普通的菜种,而是什么珍贵的宝贝。我那时候性子急,常常第二天就忍不住去扒开土看,可种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母亲看见了也不生气,只是把土重新盖好,说:“急什么?还没到时候呢。”果然,不出三五天,土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起初还畏畏缩缩的,很快就舒展开来,长成两片圆圆的子叶。没过多久,叶子长出来了,茎秆也一天比一天高,简直是一天一个样。这时我才真正明白母亲说过的话,万物生长,都有它自己的时节。
后来读书时,发现古人关于种树的记载颇多。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记述,他的同乡郭橐驼精于种树之术,所栽之树无不存活,且生长迅速,结果丰硕。有人问其秘诀,他答道:“吾不过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此言甚为精当。树木各有特性,或喜阳,或耐阴,或宜湿,或耐旱。若不明其习性,随意栽植,纵使日夜看护,亦难成活。反之,若能顺应其天性,适时培土、浇水、除虫、修剪,则无需过分照料,树木自能茁壮成长。
这个道理在为人处世方面同样适用。人们做任何事,学习任何技能,其实都像种树一样,刚开始总是充满热情,恨不得立刻看到成效,但如果短期内看不到进步,就容易急躁,怀疑自己缺乏天赋或方法不对。于是今天尝试这个,明天又换那个,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最终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种树人那种持之以恒的耐心。
我认识一位画师,年轻时极为勤奋,每天伏案作画不下十个时辰。然而他的作品总是显得过于匠气,缺乏灵动之感。他自己也深感苦恼,几度想要放弃画笔。后来遇到一位老者,劝他不必整日埋头作画,不妨多出去走走,看看山水,赏赏花鸟。起初他不以为然,后来便试着一边游历一边作画。如此过了三年,他笔下的山水花鸟果然生动起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问他有何诀窍,他笑道:“不过是让画在心里先长一长。”
这“长一长”三字,说得极妙。树苗种下,要先在地下生根,然后才能向上生长,根扎得越深,日后树干就越挺拔,枝叶就越茂盛。人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表面上看不见进展的时候,或许正是知识技能在内心深处扎根的时候。此时若因焦躁而放弃,便是前功尽弃了。种树并非种下就能坐等其成,如果栽种后就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多半会枯萎而死,必须按时浇水施肥,及时除虫剪枝,才有望长成栋梁之材。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在坚持不懈与顺其自然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我家老宅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是曾祖父亲手栽下的。头几年它总不结果,家里人都想砍掉它。曾祖父却说:“再等等。”果然到了第十年,这棵树突然开花结果,从此年年丰收。每次吃这棵树结的枣子,我就会想起曾祖父的话。万物生长都有它的时节,就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都有一定的规律。人的成长、学问的积累、事业的成功,也都是这样。现在的努力也许不会马上看到成果,但绝不会白费。就像种下的树,在地下默默扎根,等到时机成熟,自然会破土而出,给你一个惊喜。
人生的努力就像种树,播下希望的种子后,不必急于求成,保持耐心,持续耕耘,终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