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匠陈国学首摘全球鞋业技术最高奖——
匠心铸魂鞋楦间
□ 记者 朱颖宏
鞋楦,作为制鞋的核心模具,直接决定鞋子的舒适度与功能性,被业界誉为“制鞋的灵魂”。一双合脚耐穿的鞋,背后必然有一双精准适配脚型的鞋楦作支撑。今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第22届国际鞋业技术大会上,一位中国工匠凭借在鞋楦领域数十年的深耕与突破,站上了世界鞋业技术的最高领奖台——中国轻工大国工匠、上海国学鞋楦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学荣获由国际鞋业技师联合会颁发的“UITIC技术奖”。这一奖项被誉为鞋业技术领域的“奥斯卡”,代表全球鞋业技术的最高荣誉,而陈国学,正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技术人员。
来自中国、意大利、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行业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一荣誉的背后,不仅是对陈国学个人技艺与贡献的认可,更标志着中国制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鞋业技术领域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
匠心传承:从学徒到“中国鞋楦第一人”
陈国学的技艺之路,始于传统的师徒相授。1954年,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严格的家教让他从小便养成了踏实坚韧的品格。17岁那年,他有幸拜入上海鞋楦祖师沈炳根的徒孙田金凤门下,正式开启鞋楦制作的学习生涯。“早年学做鞋楦,没有复杂的设备,全靠一双手、一把刀,还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回忆起初学时光,陈国学的话语里满是对技艺的敬畏。
“师傅要求严苛,但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一行。”凭借过人的悟性,陈国学总能举一反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肯吃苦、能钻研,对鞋楦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出师后,他并未停下求学的脚步,而是主动遍访江苏、上海两地的制鞋名师——苏州皮鞋厂的袁木林、无锡皮鞋研究所的顾定康、南京万里皮鞋厂的沙锦年等老师傅,都曾是他登门求教的对象。
从手工制楦的实操技巧,到鞋楦设计的理论体系,再到制鞋工艺的整体理念,陈国学在拜师求学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养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与专业认知,为日后投身鞋楦标准化、数字化研究筑牢了根基。
“鞋楦不只是简单的模具,它既要贴合行走和运动时的脚型规律,又要兼顾鞋子的外观造型,是制鞋技术的核心所在。”陈国学深知鞋楦的重要性,始终将“精准”二字刻在心上。1981年,他挑起江苏省塑料鞋楦“以塑代木”科研项目的重担,经过两年攻关,该项目于1983年荣获江苏省科技三等奖。自此,陈国学在鞋楦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稳,逐步成长为行业内公认的“中国鞋楦第一人”。
匠人本色:45年精益求精赢得国际话语权
如今的陈国学,身兼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组成员等职,多次代表中国站上国际鞋类标准会议的舞台。“标准不是谁的技术强谁说了算,核心要基于科学、基于人的需求。”面对不同国家人群的脚型差异,陈国学坚定地提出,“国外人脚码大、偏瘦长,中国人脚型短而宽,我们必须争取制定符合亚洲人脚型的标准。”
在他的持续推动下,中国鞋楦的测量方法与数据体系逐步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在国际鞋类标准制定中首次拥有了话语权。2006至2007年,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中国鞋楦系列》国家标准修制订;2014至2015年,又牵头起草国家标准《鞋类合脚性·鞋楦的评价》——这些标准的出台,为中国制鞋行业规范化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曾为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鞋楦设计与技术支持,陈国学始终保持着纯粹的匠人本色。对于部分企业“重模仿、轻创新,重短期利益、轻人才培养”的倾向,他直言不讳:“急功近利走不远,模仿抄袭难长久,做技术、做产业,必须守住初心。”在他眼中,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与民族担当。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陈国学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测量脚型、绘制图纸、切割样板……每一个制楦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耐得住性子,差一毫米,做出来的鞋子就可能不合脚。”他始终强调,鞋类设计师要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既要拥有坚持不懈的创新毅力,更要秉持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一丝不苟的态度。
薪火相传:为行业未来注入新生力量
年过七旬的陈国学,至今仍活跃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一线。他兼任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常年开设技术培训班,一心为中国制鞋行业培育下一代人才。“基本功是练出来的,真正的设计师,必须扎根实践,从动手操作中掌握真技术、练就真本领。”这是陈国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多年来的从业感悟。
回忆起早年的执教经历,陈国学仍历历在目。那时他虽年轻,却已凭借精湛技艺被聘为讲师,为不少资深技工授课。起初,台下的老师傅们难免心存轻视,课堂上偶有杂音。但陈国学从不辩解,只是将制鞋工具搬上讲台,现场演示鞋楦制作的全过程。他手中的刀具起落精准,每一个动作都流畅沉稳,不知不觉间,台下的人纷纷围拢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原先的不屑渐渐转为惊叹与信服。从那以后,课堂上再无杂音,所有人都专注听讲。“我的眼睛就是尺。”谈及这段经历,陈国学的话语里带着一份从容的自信。
数十年的薪火相传,如今陈国学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专业院校的领导、鞋企的技术骨干和设计师。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行业新人将“工匠精神”融入工作,为中国制鞋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国际鞋业技术大会的颁奖现场,捧着沉甸甸奖杯的陈国学平静地说:“这个奖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所有为中国制鞋业发展默默奉献的技术工作者。”45载坚守,陈国学用行动证明: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他仍时常往返于上海、江苏丹阳等地,继续为中国制鞋技术的进步奔波。“只要我们守住艺术之心、秉持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的高端鞋类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国制鞋技术也会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重的分量。”陈国学的话语,既是对行业未来的期许,更是一位中国工匠的坚定承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