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收割忙 新米预售热
市民有望在国庆前后尝鲜松江新米
收割机在泖港镇的田野间穿梭,“松早香1号”开镰。
记者 王俊杰 摄
本报讯(记者 刘芮孜)田野间,收割机往来穿梭,切割、输送、脱粒、清选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转眼化作饱满谷粒。眼下,松江区早稻大规模收割已拉开序幕,新米预售同步启动。今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9.9万余亩,其中0.94万亩早熟国庆稻“松早香1号”将于9月底完成收割,让市民在国庆前后尝鲜新米。
9月2日早晨8时,泖港镇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一派丰收忙碌景象。田埂边,东方购物等平台的主播们对着镜头热情推介,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下单预订。
“8月30日先试割了一批,首批新米已加工完成,光洁度、饱满度都特别好,米香也格外浓郁。”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慧峰笑着说,“今年我们种植‘松早香1号’1500亩,早上8点开播到现在,已经卖出8000斤,还真怕加工速度赶不上销售热度哩!”
“松江大米”能有软、滑、香的独特口感,离不开松江优良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光水气条件,共同孕育了其优异品质。“从田间观察看,今年水稻品质稳定,保持了‘松早香1号’等良种的优良种性。”松江区水稻研究所所长陆铭昌介绍,立秋后持续37℃至38℃的高温对水稻灌浆略有影响,农技人员通过科学水肥调控,最大限度降低了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了稻米品质。
今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63.5%,除“松早香1号”外,还有8.8万亩优质晚粳“松香粳1018”、0.18万亩“松香粳1855”。为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全区已组建12家以合作社为龙头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签约带动424户次家庭农场,辐射优质水稻种植6.29万亩。在保障能力方面,松江区持续加大配套设施投入,现有9个粮食烘干、加工基地,日烘干能力达3200吨,稻米加工速度每小时20吨,为“松江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