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的感悟
日月光
一
谁能用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背影,让人看了文字就知道是谁吗?不行,但视觉可以。
谁能用短短几句话概括出人内心错综复杂的情感吗,很难,但诗歌可以。
谁能知道一个一言不发的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吗,不可能,但音乐可以。
二
音乐有着奇妙的作用。
在神农架密林深处,在极其静谧的环境中,我们听到了一阵悠扬的陶笛声曲时,大家都惊呆了,曲调悠扬空灵,这音乐仿佛就应该是神农架的组成部分,从远古而来,在林间飘散开去,我们如入仙境,这音乐使我们与大自然紧密融合在一起,那种仙境般的感觉,至今难忘。
不同的音符组成了不同的内容。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俞丽拿的小提琴《梁祝》,人们都听得懂那凄惨、悲情的诉说;琴箫合奏《春江花月夜》,人们都能从音乐中仿佛亲临渔舟唱晚、欸乃水声的月夜。
三
音乐表达着人的情感。
不管是什么乐器,无论是北方张扬的唢呐还是南方清纯的竹笛,无论是黄土高坡边的埙还是江南园林中的箫,都寄托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情意绵绵也好、心花怒放也好、寸肠欲断也罢、悲喜交加也罢,都能通过手中的乐器尽情地释放出来。
音乐能疗伤,这是历代人的感悟。我一朋友是音乐人,曾多年在缺氧高原工作,上了年纪,常靠吸氧过日子,医嘱静养,他不听,继续教学。心脏疼痛难熬时,就忘乎所
以地弹钢琴。他说,进入音乐中,就会忘掉疼痛。
常听到琴声笛声哪怕口哨声,一人独处,曲折缠绵,就知道这是用音乐在排毒疗伤。牧童的口哨孕育了他日后细腻的生活、山间的独唱养成了豪放的性格。音乐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的音乐共性强烈,有着广泛的听众;有的曲调很是小众,大部分人不喜欢,却让一部分人痴迷到狂热。
四
音乐是没有国界、无须翻译的通用语言。一首好曲,可以跨过年代、翻过山脉海洋,直达人的心底。就像冼星海的《保卫黄河》、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能激起人们高昂的斗志。在这些音乐面前,不用口号,就能动员成千上万的人为了祖国为了理想为了人民前赴后继。
人生如曲,有起有落,有悲有喜,音乐伴我们走过每一个音符。
五
1986年,有专家把黔东南大山深处小黄村的九位侗族妇女邀请到巴黎,后来,又把全村一百多位男女村民邀请到巴黎,他们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的演出自然至极,轰动了欧洲。前几年,我特意去了交通不便的小黄村,欣赏了几百人的男女大型合唱,惊奇地发现,他们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没有指挥,没有伴奏,男女多声部,自然得又好像没有排练过,竟是那么美妙。侗族人人是歌手,林间休息、谈情说爱,都用歌声。我一直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没有极高的专业训练是不行的,想不到今年松江方松合唱团竟在一次国际比赛中获得了无伴奏十声部比赛的金奖,真是可喜可贺。
音乐,本来就在民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