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新闻
2025年07月17日

音符跃动间谱写育人新曲

——新桥学校管弦乐团背后的美育答卷

受访者供图

 

□ 记者 李谆谆

 

铜管乐器的金属光泽在舞台灯光下闪烁,观众席座无虚席,共同见证新桥学校小海鸥管乐团2025专场音乐会的精彩演出。从2016年成立时的“零起点”起步,到如今能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并斩获上海市级奖项,这支由百余名学生组成的乐团,已成为松江区“五育融合”美育实践的鲜活样本。

 

从“五音不全”到走进音乐之门

“一开始家长和学生对管乐认知不高,参与率和积极性也不足,而现在只要孩子喜欢,家长都会全力配合。”新桥学校政教主任姚菁回忆乐团初创时的情景。2016年,新桥学校依托国家级少年宫平台组建管乐团,首批学员中不少孩子连乐器都未接触过。

九年时光,见证了这支乐团的华丽转身。“孩子们从吹不准单音到能演绎《我的祖国》等复杂曲目,专业水平达3至7级,各声部甚至能自主排练。”外聘指导教师俞凯感慨道。2021年,乐团首获上海市双百音乐会优秀组织奖;2023年,又摘得上海市管乐展演优秀奖,实现从校园到市级舞台的跨越。

通过“新生团—预备团—校队团”三级培养体系,零基础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音乐之门。“学了5年,从吹不好到现在能站上舞台,觉得很有成就感。”6年级学生祝琦恩如今已是大号声部的首席,这名曾经内向的男孩,如今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了自信。“一开始音符吹得有些七零八落,现在可以完整地吹出自己想听的曲目,这是因坚持而取得的成果。”5年级学生孔晨鑫现在是萨克斯声部的首席,他坦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度想要放弃,但老师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演奏都让他深深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美育沃土绽放综合素质之花

“音乐不是特长生的专利,而是全体学生的‘心灵甘泉’。”校长陈丽介绍,学校将美育纳入整体规划,形成“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少年宫特色课程”三级体系:基础音乐课全覆盖,14个音乐类社团自由选择,优秀苗子进入少年宫深度培养。

经费投入是保障。学校每年专项拨款30万元用于管乐团,家长则自购乐器支持。这种分层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届团员中有学生凭借管乐特长考入重点高中;学校第一届学生校长助理团团长肖俊忻,将乐团学到的团队协作能力运用到校园管理中。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对孩子们来说,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的途径,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该校管乐团成员不仅学业优良,在心理健康、团队意识等方面也表现突出。正如萨克斯手孔晨鑫所说:“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音乐,更是永不言弃的精神。”

“今年我们已经与松江四中签约,未来还将借助上外云间教育集团资源,为各级各类高中输送管乐特长生。”校长陈丽透露,学校正构建小初高衔接通道,以打通美育“成长链”。

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音乐会接近尾声。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学校美育成果,更让人们看到:当教育跳出分数桎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时,每个孩子都能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在推进“五育融合”的道路上,新桥学校的探索正如跃动的音符,持续谱写着育人新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