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连接书缘
周 洋
我之阅读韩石山,始于大学时代。那时对作家传记颇有兴趣,经书友力荐,读到韩石山的《李健吾传》和《徐志摩传》,深感考证精当,文笔细腻,可说是当代传记文学中的上乘之作。后又拜读他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观点犀利,极具思想锋芒。在那之后,但凡报刊上遇到署名韩石山的文章,我都有兴趣读完,特别是他那些笔仗文字,不啻于空谷足音,使我对他的坦诚和犀利深感钦佩。没想到的是,自那最初的阅读过去二十多年后,竟有幸能与韩石山先生建立一段书缘,这书缘还是由一篇书评牵引而出。
2024年8月,韩石山的新作《围城艺术谭》由文汇出版社出版,是为该社《聚学文丛》第二辑之一。我读后很有些感触,遂撰文《熟读〈围城〉好为文》,刊发于2025年4月15日的《松江报》副刊。书评见报后,我通过微信将电子版转给韩石山先生过目。大约一小时后,他发来微信:“哈哈,看完了。《松江报》是哪儿出的,哈尔滨?”看来,韩石山对上海不够熟悉。这也难怪,先生是山西临猗县人,对黄河以北的地区比较了解,大概是把松江误认作东北的松花江了。我立即禀告:“《松江报》是上海松江的报纸。松江有上海之根的美誉。”韩先生当即回复:“哈哈,明白了。多谢!”
隔天,傍晚时分,手机提示有微信消息。是韩石山给我发来的几张照片。点开一看,一本书的封面,正是他前几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边将》,另有两张笺纸,上面笔走龙蛇写满了毛笔字。我正纳闷,韩先生的消息又来了:“请发地址过来,顺丰呈上。”天缘辐辏,受宠若惊,这一喜非同小可!当即致谢并附上地址。韩先生十分高兴,邀我“若来太原,来家中一叙”。
三天后,顺丰速递送来了沉甸甸的包裹。《边将》一书早有耳闻,曾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8年中国好书榜”,今日一睹真容,果然不同凡响。这部接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以明代嘉靖年间为背景,塑造大同镇总兵杜如桢为代表的一组边境将官群像,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他们守边戍境戎马倥偬,演绎一曲雄浑苍凉的战争之曲、人性之歌。按我原有的读书计划,上半年正重温海明威的小说集《老人与海》,突然收到这样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只能先大略浏览书中一二章节,即便如此,已然感受到小说语言的绵密醇厚,人物对白精炼老道,非有丰厚的文学创作经验无法驾驭如此宏阔的题材。作为历史小说,不可避免要涉及明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的历史知识,没有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无法完成小说的铺陈和架构。好在韩石山1965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接受过扎实的历史专业训练,上世纪80年代即以小说闻名,退休后他宝刀未老笔力正健,这部小说在他,已是酝酿已久,呼之欲出。
打开《边将》书中夹着的两张笺纸,原来是韩石山亲笔书写的信笺和题诗笺。细品这一信一笺,墨色似漆,笔姿也仿佛与“文坛刀客”的名号相呼应,有一种棱角分明的锋利感,颇堪玩味。信中写道:“周洋先生如晤:感谢您在细读《围城艺术谭》之后又写出评文发表,兹奉上拙著一册,以表谢忱。谨颂文祺。乙巳春日韩石山上”。另一笺纸上写的是一首俚句诗:“我若此生薄有名,小人督责占九成。还有一成娘给的,不说天分都不行。乙巳春日韩石山”。《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在儒家观念中,君子儒者,所求在己,志向高远;小人儒者,志在小道,器量狭隘。我理解,“小人督责”正是那些跻身文坛的蝇营狗苟之“小人儒”,他们的所作所为反而激发韩石山写出脍炙人口的讨伐檄文。不过,韩石山也常反躬自省,常怀谦卑之情,他于2017年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随笔集,书名就叫《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有兴趣者,不妨找来此书一读,更能理解韩先生的良苦用心。
说韩先生笔力正健并非虚言。就在今年,他又有一部长篇小说《绒仙》付梓,列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长篇小说”书系。多部重量级作品接续出版,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一句名言,“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时起飞”。一个作家,一个人文学者,迎来了他创作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实在是难能可贵。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