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7月09日

“天下龙泉”遇上千年翠瓷

松江区博物馆龙泉青瓷、宝剑展开展

本报讯(记者 贾丽 实习生 沈星辰 摄报)从五代十国的青釉双系瓷瓶到现代的秀霸宝剑,百余件藏品惊艳亮相。7月1日,“天下龙泉——中国龙泉青瓷、宝剑传承与创新展”在松江区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与浙江省龙泉市博物馆联袂推出,共分为铸剑春秋、欧冶遗风、千峰翠色、青出于蓝四个主题,以精美的宝剑和古雅敦厚的青瓷体现了龙泉匠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见上图),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深厚内涵。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

走进博物馆,东展厅陈列着十余把做工精湛的龙泉宝剑。每一把剑身都雕刻有各种灵巧的图案,如七星标志、飞龙图案等,剑刃锋利无比,剑身、剑柄、剑鞘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宝剑既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又兼具艺术美感。

龙泉因剑得名。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于龙泉“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他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具有“剑刃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秦汉时期,龙泉的铸剑业专为皇室铸造宝剑。汉后期开始,适用于砍劈的环柄刀逐渐代替了剑,龙泉宝剑从此淡出战争喧嚣,承载起剑文化的内涵。魏晋时期,受到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铸剑业比较发达,颇具一定规模。唐宋及以后,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已超越了冷兵器时代的实际功能,成了“宝剑”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精神符号。

西展厅以龙泉青瓷藏品为主,展品包括青釉盘口双系瓷执壶、龙纹天球瓶、鸳鸯喜等,时间横跨五代、两宋、元代、明清、民国,直到当代。器形有壶、瓶、碗、盘等多种形制,洗釉色多为粉青、梅子青,温润淡雅,青翠欲滴。

龙泉凭瓷生辉。龙泉青瓷最早可以溯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它发展于隋唐五代,北宋早期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翠青釉风格,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其中白胎产品以“粉青色釉,朱砂色底足、釉面无纹路”而为人称道,黑胎因“紫口铁足”可媲美官窑。至元代,辽阔的疆域使龙泉青瓷流向北方,外销激增,风格由宋代的纤巧隽永、清雅婉约转向浑厚大气。明代中期官方的海禁政策致使海外贸易被迫中断,龙泉窑的瓷业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清至民国仅有“乍浦龙泉”延续。后来,在龙泉青瓷艺人的努力和多方支持下,龙泉青瓷恢复生产制造,重焕生机,再续千年窑火。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