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走三馆
袁念琪
去南京,打卡博物馆,看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
先去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此园是明中山王徐达的西花园,先后住过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之子萧有和,还做过洪秀全妻弟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衙署。1958年,博物馆从堂子街迁入;三年后,由原“太平天国纪念馆”改现名。儿时听奶奶说老家在南京,因“长毛”造反出逃;上中学后,才知“长毛”指太平天国。
展馆中的一些内容,当年读大学时的《中国近代史》中未提,举三张图表为例。一是1850年至1865年《太平天国时期丝茶对外贸易表》:太平军占长江中下游后,丝茶出口增加;丝出口在1860年至1861年达88754包,茶出口在1864年至1865年为12123万包、6870磅。二是1860年至1861年的《苏州地区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所征租赋对照表》:通过地租、田赋、赋银三项对比可见,太平天国治理最多减租赋100%,最少减租赋10.0%,也有无减的;有学者认为:“太平军占领江南初期的积极状态没有长久切实保持下去,轻徭薄赋政策变得十分脆弱,最终夭折。”三是《参加太平军的主要外国人统计表》:过去教科书只说老外组成洋枪队打太平军,其实还有英、美、意、法等数百“歪果仁”参加太平军打清军,其中还有黑人;表上有名有姓的有10人,最著名的是自称“前太平军陆军上校”的英海军军官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著有《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66年)。
馆藏珍品是太平天国高官礼服团龙马褂,但未写明来自何处。它为湘军将领席宝田俘获幼天王洪天贵福时所得,却闷声不响地藏了起来,其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捐出。观看时我觉得应该对重点展品作深入的介绍,这有助于观众正确、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如“合挥”为太平天国男女能在一起的凭证,馆内李大明与柴大妹、翟合义与祝大妹这两件“合挥”复制品,没有说明原件为1954年绍兴修三秀庵时在墙壁夹层发现,更不表明学界对此的不同看法,有认为这不是结婚证而是配妻证。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园中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园馆合一,建筑和展出面积比前者大。2013年开放时,馆名由“江苏织造府博物馆”改为“江宁织造博物馆”,叫人想起那场“府署之争”:一方提出江宁织造署所在地建“江宁织造府”应名为“江宁织造署”,府署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据《乾隆江南通志》中《江宁省城图》载,府在“总督部院”西北,署在“总督部院”正南及西南。另一方认为,过去官员办公住家在一处,“府”“署”可混用。进门的展厅布有该馆设计理念的介绍,不知为何要把它放在C位?一圈兜下来,觉得地下展厅发现江宁织造原址的内容,可上升到C位,毕竟来这都是冲着“江宁织造”。
最后去南京博物院。2012年去过,为拍奥林匹克艺术家吴小楣的纪录片,他的体育陶艺在此首次亮相,那天无暇参观。后去了南京博物院原院长徐湖平的家,他是吴小楣的伯乐。听徐院长说,全国只有两家文博单位叫“博物院”,一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家就是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的南京博物院。那时他已卸任院长,后任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
去南京博物院逢雨天,打伞排长队,它是这几天所走的博物馆中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进去就奔镇院之宝。1999年去卢浮宫,为看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这三件镇宫之宝来回奔波。南京博物院方便,只要去9号特展厅即可,门口挂牌“镇院之宝”,展出2007年专家评选+市民投票评出的“镇院之宝”18件,人头攒动处是其中的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和“郢爰”。有人建议添第19件——明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为镇院之宝。1958年出土中华门外琉璃窑旧址,制作精美,神像神兽栩栩如生。高8.2米、9层8面的琉璃宝塔以高耸云日、通体琉璃、佛灯永明这“三绝”,居中国古代宝塔艺术的最高峰,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当年建塔烧制三套构件,用一套,埋地下两套备以维修,拱门就在其中。镇院之宝就应当是你无我有。
如今博物馆成为城市游网红打卡地,博物馆的常设展品是它的当家菜;如何满足人们味蕾,尽显自家特色,可是一门永远的功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