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投稿用邮票
赵仕华
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虽然我并非以之为生,但我却怀揣着一个热切的愿望,期待着我的文字能够化为铅字,翩然落于纸上。
从读师范时候起,我就开始用邮票投稿。学校的阅览室收藏了丰富的报纸和杂志资源,我品读了一些刊物后,便用笔记本悉心地记录下它们的联系方式。有时,当我发现自己写的文章与所阅读的报纸或杂志内容相契合时,便考虑将之投稿,以期能发表。
那时的我沉醉于小小说的世界,平日里也在不断琢磨着如何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我还特意订阅了《百花园》这本专门发表小小说的杂志。有一次,我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小小说认真地用稿纸誊写一遍。在信封上,我虔诚地写下了《百花园》的联系地址,将文章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小心翼翼地投入学校大门外那绿色的邮筒。接下来便是满怀期待的等待,然而最终收到的却是一封退稿信。尽管如此,信中仍鼓励我继续坚持写作,欢迎再次投稿。这是我第一次向杂志投稿,居然获得了回应。
第二次投稿,是向市日报社。依然细心地将稿子誊写一遍,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筒。然后,我就随着老师到乡下实习去了。
一天中午,从县城回来的老师给我带来了一封信,还有一张汇款单,是市日报社寄来的。当我拆开那封信时,发现我邮寄的短文竟然在市日报上刊登了!汇款单上的数字,是属于我的稿费,总共10元。这份喜悦如同一泓清泉涌上心头,我毫不犹豫地将稿费取出,悉数购买了8毛钱一张的邮票,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准备继续挥洒文字,向外投稿。
毕业前,我还根据实习工作,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了一篇小论文,通过邮局寄到本县教育报编辑部。毕业的时候,我收到了发在教育报上的这篇小论文,这也算是毕业前的收获。我觉得价值一顿饭的邮票钱花得值——那时的学校,8毛钱可以吃一顿饭了。
工作后,我写的东西便不限于文学作品,也写些新闻作品。写好后,自然是用信封贴邮票的方式寄出。与读书时代不同的是,读书时寄一封信买一张邮票,工作后一口气买了一整版邮票,遇到可以写的东西,立即写了投稿。通过邮票,我已将众多作品送往各方。其中一部分得以见诸世,然而更多的犹如石沉大海。尽管如此,我依然怀揣热情,坚定不移地笔耕不辍。
邮递员周哥负责送信到学校,和我熟悉后,隔几个月,他就要问我邮票还有没有,要不要在下次送信时再带一版?
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传统的信封加邮票方式在电子邮箱的崛起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也已经转向了电子邮箱投稿,现在只能在报社和杂志社给我寄的样刊上,看到信封上的邮票,感受邮票传递的温度。
一天,我回老家,不经意间翻开一只尘封已久的抽屉。那里,珍藏着我逝去岁月的痕迹,一枚枚精致的邮票在寂静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其中,一套版式完整的邮票引我注目,仿佛是时光的倒影,将我带回那曾满怀热切地将邮票贴上信封,然后郑重其事地投进邮筒的日子。
那时的我,如同邮票上的风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每一张邮票都承载一份希望,它们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岁月的长河,最终抵达报纸杂志社。
如今,再次面对这些珍贵的邮票,我不禁感慨万千。它们不仅是一部个人历史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让我们珍惜这些无声的信使,让它们继续在未来的路上,承载着我们的思念与祝福,传递爱与希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