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救治生命接力 危重患者重获“心”生
交医附属松江医院成功救治心源性休克患者
□ 记者 李天蔚 通讯员 盛阮妹
急性心梗、乳头肌断裂导致二尖瓣脱垂,近日,68岁的患者徐先生(化名)因心源性休克一度生命垂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与高效救治,成功将徐先生从死亡线上拉回,并在患者携带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情况下,将其顺利转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见右图)。这也是该院首例成功携ECMO转院救治的患者。
徐先生发病当日,突发严重胸闷、气喘,独自一人来到交医附属松江医院急诊。接诊的诸骏欢医生发现徐先生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危险信号。此时患者血压已低至90/45毫米汞柱,血氧饱和度仅85%,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可能猝死。“立即气管插管,准备呼吸机!”诸骏欢快速评估病情,果断采取措施。在呼吸机支持下,患者被火速转运至重症监护室(ICU),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先机。
患者抵达ICU时病情仍急剧恶化。ICU刘燕医生迅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探查结果令所有人心弦紧绷。超声显示患者二尖瓣前叶呈现典型的“连枷样运动”,意味着维系心脏瓣膜的关键结构腱索可能发生了断裂,如同心脏的“阀门”铰链突然崩断,导致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大量倒流。这种急性二尖瓣脱垂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80%,每一秒都弥足珍贵。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学敏了解病情后果断决策:“必须立即启动ECMO支持,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血管介入科医师与ICU团队迅速响应,高效协作,成功完成ECMO置管。血压稳步回升,升压药物用量逐渐减少,血氧饱和度升至96%。ECMO如同为患者安装了一个临时的“体外心脏”和“人工肺”,暂时替代了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后续治疗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但危机远未解除,为了明确导致徐先生心功能急剧恶化的根本病因,心内科张雪莲主任团队为ECMO支持的患者实施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供应心脏的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团队立即对狭窄最严重的血管进行了球囊扩张术,有效改善了心肌供血,为稳定患者循环和心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经过长达5天的ECMO支持,在ICU团队的精心治疗与守护下,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具备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条件。为确保患者安全,王学敏与团队医生携带维持生命的ECMO设备及呼吸机,通过120救护车,将徐先生安全转至进行心脏手术的医院。转运途中,医护团队时刻监视各种精密仪器和生命管路,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抵达手术医院后,接受了心外科专家的紧急手术,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王学敏提醒广大市民,突发胸闷、伴随咯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左心衰竭的严重警示信号,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受访者供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