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7月02日

天美高端荧光光谱全球市占率近70%,电子天平等产品俏销90个国家——

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出海

□ 记者 李谆谆

 

“1994年我们在闵行区的厂房不到2000平方米,而现在,在松江这个园区里,仅电子天平生产线就占了2000多平方米。”天美科学仪器中国总裁付世江说。这家扎根上海30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科学仪器领域的“隐形冠军”——全球高端荧光光谱市场占有率近70%,同位素质谱技术仅次于行业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通过全球化布局,天美成功突围,实现在全球的稳健发展。

 

全球化并购:破局高端仪器垄断

2005年从闵行搬迁至松江时,天美面临着残酷的现实:中国高端科学仪器市场份额的90%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国内产业链几乎空白。“当时,核心技术、元器件和人才严重依赖国外。”付世江坦言。

2009年,天美收购法国百年实验室温控企业Froilabo(成立于1918年),开启“蛇吞象”式的国际化之路。此后十年间,又陆续将英国爱丁堡光谱仪器、瑞士普利赛斯称量仪器、德国布鲁克的色谱质谱仪器、英国高端同位素质谱仪等企业收入囊中。“这些企业中最年轻的,成立至今也有将近50年了。”付世江说,天美的国际化并购并非单纯的资本运作,而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快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据付世江介绍,天美实施技术转移“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原样引进,“最早连螺丝钉都从欧洲进口”,将海外成熟产品直接引入中国生产;第二步是国产替代,“我们的工程师在欧洲驻厂学习,回国后做国产替代,现在转移至国内产品的国产化率已超85%”;第三步是联合研发,如中国和欧洲团队共同开发的新一代光谱、色谱和质谱仪,不仅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而且成本降低30%。

收购英国爱丁堡仪器的瞬态分子荧光光谱后,天美补充其产品种类并扩展销售渠道,通过十余年发展,将其全球占有率由30%提升至近70%。收购天平技术位列全球前三的瑞士普利赛斯以后,天美将海外成熟的天平技术转移至国内生产,逐步实现供应链国产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此外,中国上海生产的电子天平、色谱、光谱、生物安全柜、高速冷冻离心机等产品取得欧美国家认证,目前已形成覆盖9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

全球化布局也助力天美突破产业链上的“孤岛”。2021年,美国对华限制清单涉及12项科学仪器关键部件,其中7项恰是天美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就像突然被掐住喉咙。”天美相关负责人回忆,企业迅速启动预案,将受限元器件转至欧洲生产,以保证产品持续供应市场,同时联合国内科研院所攻关核心零部件。“最困难时,我们拆解了瑞士转移过来的天平,发现核心算法藏在机械结构里”,最终研发团队耗时8个月,突破重量传感器技术,使国产电子天平精度达到0.0001克。

 

国产化攻坚:锻造自主创新硬实力

随着国家推动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天美迎来发展机遇,先后参与并引领了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大大增强了国产仪器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过去,客户开口就问有没有国际品牌的同类产品;而现在,他们会认真比较我们的技术参数,然后再作出决定。”一名负责产品销售的人员向记者展示比亚迪的验收报告,“比亚迪的电池检测线用了我们的天平水分仪等产品,帮助他们实现了国产替代,成本节省了60%。”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带来挑战:天美面临关键元器件价格上涨甚至断供。对此,付世江介绍,天美实施供应链多元化方案,在欧洲瑞士、罗马尼亚建立备用生产线,确保核心部件供应不断链;建立战略储备机制,对易受贸易限制的元器件,确保6至12个月的安全库存;加速国产替代,与中科院等机构合作,3年内有望实现15种关键传感器自主可控。同时,天美制定了突破技术壁垒的“三步走”计划——2024年,完成5款进口仪器的国产化替代,重点突破质谱的离子源、四级杆和高精度电子流量传感器等“卡脖子”部件;2025年,与欧洲研发中心联合开发量子传感技术,精度瞄准国际领先水平;2026年,布局原位检测、智能实验室系统,推动仪器从“工具”向“解决方案”转型。

付世江介绍,为了更好地承接机遇、应对挑战,未来天美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深化全球协同、布局新兴领域等,不断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研发投入方面,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研发,中欧联合开发项目组加快推动技术迭代;全球协同方面,持续整合海外渠道资源,将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仪器反向输出至欧美市场;新兴领域方面,拓展新能源、半导体以及智能化检测需求,从单一设备商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