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10月11日

寻觅松江

黄忠杰

 

十七年来的“行走”,我系统完整地探寻了远古松江的历史文化,整个过程很难作片段性抽离,因为“行走”的开阔视野和思维品性。

我更愿意人们称我为文化探寻者。走出闭塞安静的书斋,走向找不到路基的千年古道、荒芜的古遗址、斑斑驳驳的古城、沧桑的小镇、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品味到的,是一个寻觅者的艰辛,感悟到的,是远古历史文化留下的种种细节与疑问。作为一个寻觅者,作为一个文化思考者,我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我对于松江的人文生态的思考和体察,用文化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述……

我的寻觅基调,是以最大的辛劳和执着,穿越最艰难的“峡谷”。眼前这本书,就是历经十七载寻觅松江文化的见证。

在松江大地上,探寻松江的远古历史文化,一边是最难考证的历史文化课题与事实真相;一边是最古老的千年路基、荒芜的古遗址、美丽的九峰三泖……

这两者,如何探寻?

我只能沉下心来,用自己的深深脚印,去丈量历史时段的经纬,发掘几千年文化的厚重积累,从而折射出松江远古文化的精神光亮。

远古的松江历史文化有着许许多多的重大课题。我写出了发掘和探究的最新成果,例如《松江文脉》《松江文化五千年》《松江大美之极》《神奇的小昆山》《佘山的重量》《寻觅松江》,等等。

这些著作,我视之为“栈桥”,以连接九峰三泖、千年古道、古遗迹、古城小镇等文化峰峦,以便让更多的松江人攀缘。

然而,我的寻觅志向、寻觅行动和探寻发现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知能否获得松江人的理解?

每次将寻觅中的历史事实、远古人的生活方式、隐士们的人生经历和轨迹,以及我的文化感悟等文章结集出版后,总是得到读者们的点赞和喜爱。这让我高兴不已。

对此,我有一点小得意,又有一点成就感。因为,这样的“行走”足以证明,松江历史文化拥有充分的深厚底蕴、覆盖面和向心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读者的点赞和喜爱,是对我的鼓励:对于松江历史文化,应该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可做。我将继续寻觅,再穿越一个个文化“峡谷”。对此,我心存快乐。

确实,原以为我的寻觅之路好比那些远古的文学家、书画家、志士仁人独自来松江的文化苦旅一样,只与偏僻而荒芜的古城为伴,没想到往后的人生竟然有美丽的九峰三泖的滋养。漫长的寻觅路上,让我安静地听到了先人最有哲理的教诲,读到了最深奥的历史文本,梳理了几千年的文化线索……多少年来,日日夜夜,专心致志,当初担忧的“峡谷”,我全都跨过去了。而且,越走越宽广,越寻越有收获。

这整个寻觅过程,已经不是一个课题、一本游记,而是一场庞大的探寻松江历史文化的工程。

我很快乐,也很骄傲。

写下这篇序言,为文化散文集《寻觅松江》的第四次再版。

无论考之于历史,考之于文化,还是考之于人生,这都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是为序。

(此文节选文化散文集《寻觅松江》第四次再版之序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