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10月11日

复兴公园二三事

袁念琪

 

在上海公园中,我去得最早的是复兴公园,有两张1岁照为证:一张与姆妈、奶妈在法式花坛前合影,另一张是与父母、好婆在公园林荫道上。复兴公园不仅去得最早也是去得最多的公园,原因就是离家近。从我家茂名南路163弄到瑞金二路48弄的弄堂口,步行不过两分钟;弄堂口正对皋兰路,皋兰路向东走到底就是公园西门,门不大,通道一进一出。

那时复兴公园有3个门可出入,还有两个是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西北角的南门和雁荡路的北门。复兴公园地址写雁荡路105号,那就是正门的意思,又因它是复兴公园资格最老的门,1909年(清宣统元年)开园时,就这一个门。后来随着公园的扩大及周边马路的开通,复兴公园又开了4个门:1914年开在香山路的门,不远处的7号就是孙中山故居,此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闭。1918年前后开了两个门,一个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口,另一个在南昌路卢湾区少体校处。读小学一年级时,我被少体校选去练体操,去了一次就被家里叫回。第4个门建在1925年左右,就是我们熟门熟路的皋兰路的西门。复兴公园最多时有5个门可进出,后来关了两个。

复兴公园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静谧雅致。比邻淮海中路商业街,身居闹市不染繁华。“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儿时去,最爱其动物园。到西郊公园路远,近在咫尺的复兴公园可解近渴。

复兴公园动物园位于园东近重庆南路,不大却历史不短。始于1916年,先入住的是鹤和天鹅。规模变大是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在南市文庙路200号的市立动物园经费断绝,为避免动物死亡和笼舍被炸危及居民,10月22日市立动物园致函法租界公董局:愿将动物无偿赠送。公董局决定接受,在复兴公园建4000平方米的铁笼和大型鸟笼;于11月2日接收,翌年6月23日开放。那时,动物园另收门券,2角一人。没想到,躲避饥饿和枪炮的动物,1945年迁入中山公园,三年后才部分回家。复兴公园于1949年2月恢复动物园再迎游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兴动物园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上世纪50年代,不仅增加了蟒、金丝猴等动物,还建了水族馆。遗憾的是,复兴动物园1963年并入西郊公园,原址改绕圈跑的电马和游泳池。到上世纪80年代,变为一度小有名气的歌厅,幸好园内听不到这夜半歌声。

复兴公园原建在法租界外的农田上。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防义和团,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法租界公董局以7.6万两规银买下此土地,将其中的7.47万平方米租给法军造兵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军撤出,部分土地被南昌路的法国俱乐部租去建网球场的停车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公董局决定在这里辟建公园,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开放。因当地原有顾家宅小村,故取名为“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之后几度改名:1943年因复兴中路一度改名为大兴路,而改称“大兴公园”;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更改为“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一度是法国人的乐园,中国人不得入内。每到法国国庆日,复兴公园白天是法国总领事阅兵,晚上有盛大的舞会和露天电影。恰如叶仲均在《上海鳞爪竹枝词》中所写的:“公园设备固然新,不许华人去问津。世界有何公理在,何称夺主是喧宾。”

曹聚仁先生说:他有朋友因其父在法租界公董局做事,一家可去公园。他几次邀曹先生游园,曹都没去。他想:“一则我是一直穿了布长衫,犯不着去‘丢脸’;二则,我们那时‘反帝’的狂热,使我不愿低头。直到公园开放了,我才进入那里。”复兴公园向华人开放在1928年7月1日,公共租界的所有公园同时对华人开放;这是租界内华人和华商团体不断抗议的结果。

我读书的复兴中路第一小学在复兴中路531号,临路的教室能望见复兴公园。我最后一次到复兴公园是2019年,做《作文小镇》节目的街采。前些日子在枫丹白露的英式花园里,我见到一排高大参天的法国梧桐,遮阴蔽日,并盖青云,不禁想起复兴公园那些高大的法国梧桐。天增岁月树增高,往事悠悠知多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