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油菜花
陆 地
我的故乡在苏中平原,那里土地肥沃,油菜是每家每户必种的农作物。每年2月到4月,家乡的油菜花就开了。一眼望去,田野像盖上了一条条金黄色的地毯,十分壮观。
小时候,每当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大人们头戴草帽,纷纷走出家门,钻进有一米高的油菜花里拔野柴,要不拔,野柴就会长得比油菜花高,到时收割油菜就有难度。大人在田里劳作,我们孩子就在菜花地里逮青蛙、捕蝴蝶,弄得满身和脸沾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粉,犹如一个个化完妆后的丑小孩。追逐蜜蜂时,不小心踩倒了田间几棵青绿的油菜秸秆,大人总是吓唬我们说:“你们糟蹋了油菜花,就是糟蹋粮食,天上会打雷的。”
油菜花铺天盖地,而与之相关的故事更让人难忘。年少时,我和村里的小玩伴们都喜欢来到紧靠柴滩旁的那片油菜花田里捉迷藏。常常一个小伙伴用红领巾蒙住眼睛数数,其他伙伴往那一望无际的花海里一钻,等那数完数的小伙伴解开蒙住眼睛的红领巾,早已不见伙伴的踪影了。他在油菜花田里东一垄西垄地找我们就是找不到,最后只能站在田垄上叫名字。玩累了我们会坐在田垄上,伸手掰断一根油菜薹,撕掉外表菜皮,咬一口鲜嫩的菜薹肉,在嘴里嚼,有一种滑溜溜、油乎乎、甜丝丝的感觉,一点菜腥味都没有,很是好吃。若做一盘菜薹炒肉丝,更是“一箸入口,三春难忘”了。
油菜花开的时节,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我们刚学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诗。书包里放只玻璃瓶,傍晚放学后,我们几个同村的孩子连蹦带跳走到油菜田垄上追黄蝶,大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场景。我们在田里连续追了十来条田垄,也没有追到一只黄蝶,反而惊动了躲在油菜花下的野鸡,它们慌不择路地飞出来,其他鸟儿也跟着飞了起来,逃到了另一块油菜地里。回到家,大人见我们衣服上、头发上、脸上,甚至手上、书包上都沾满了金粉,总是严厉地告诫我们要爱惜庄稼。
油菜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农作物,每年春天在故乡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田埂上……都能看见这种花。它花期很长,从农历二月开始开花一直开到四月末,它边开花边结籽。油菜籽一成熟,乡亲们就把它割下,摊在田垄上晒干,再将秸秆放在塑料布上揉搓下菜籽。菜籽可以榨油,千百年来它是乡下人油瓶里的当家油。“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清代乾隆皇帝对油菜花一“身”作了很好的评价。所以,农人看见满田的油菜花,就会露出金灿灿的笑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离开故乡已有30多年了,每到油菜花开时,我就会想起故乡的辽阔田野里盛开的金灿灿的油菜花,虽然故乡的油菜花不像兴化垛田和皖南的油菜花那样烂漫迷人,但在我的心中,故乡的油菜花永远是最美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