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专版
2022年09月15日

做实“兴业、善治、惠民”三篇文章 打造“科创、人文、生态”首善之地

——方松街道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泰晤士小镇

 

数据看变化

 

2021年,方松街道财政收入突破39910万元,比2015年增长28.68%。

10年来,方松街道新增就业岗位6349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指标数内,帮扶各类资金累计超1071万元。

2021年,方松街道市场主体总量超8682户,比2015年增长150%。

 

泰晤士小镇

 

记者  韩海峰

 

国际安全社区和国家花园城市C组金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全社区、上海市首家园林街镇、市文明社区等百余项市级以上荣誉……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方松街道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十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区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坚持固本强基抓党建、抢抓战略机遇谋发展、下足绣花功夫促善治,奋力书写科创赋能的魅力新城、近悦远来的首善之地、生态宜居的品质方松建设新篇章。

 

党建引领风帆劲

 

街道党政班子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任务,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促进改革、惠及民生等工作的实际成效。街道不断健全“1+2”社区党建体制,做实社区党委工作机制、坚持行政党组例会制度,并探索形成了三建融合五区联动区域化党建、在职党员三给工作法、基层党组织书记三带工作法、茸城e等党建品牌。

在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共组织党员突击队55支、党员志愿者3800余人。尤其在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一句我是方松党员志愿者,有需要请找我让居民找到了主心骨,构建了服务支撑点,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引领,方松街道持续发挥党建+”核心作用,近年来,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共建成党群服务站50个,党群服务点50个,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在辖区东、中、西的东明邻里jia+、文化活动中心、弘翔邻里jia+同步设立3个党群服务中心,辐射补给辖区100个党群服务阵地,赋能“15分钟党群服务圈

街道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实“1+5+X”大党委制党建平台,有效凝聚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三驾马车治理合力,实施党建引领五好物业、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组建物业行业联合党总支、业委会联合党总支,成立业委会主任联谊会、物业经理联谊会,持续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居民对物业服务满意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街道结合商圈人流密集、业态丰富、居商混合、管理复杂的特点,在辖区7个商圈设立党支部,实行与居民区党组织“1+1”双重管理,凝聚商圈多元主体成立商圈党建联盟,积极培育党员示范岗、星级党员商户,创新共享保安,采用技防设施众筹模式……四融合居商联建工作模式的撬动下,方松街道进一步打通了商圈内外党建资源间的流通渠道,先后与24家区级机关党组织合作,实现大商圈有大资源

 

稳步发展路更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方松街道多措并举、持续不断地改善营商“硬环境”和“软环境”,稳步实施“安商富商”“以商引商”政策,精准做好“店小二”服务,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工作,进一步优化“不见面办理”事项流程,并结合街道实际,先后出台《方松街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方松街道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方案(试行)》,优化招商引资激励方案,全面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质土壤,寰泰能源、绿庭投资、燕归来等一批重点企业陆续发展壮大,松江电子商务园区成为我区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目前,入驻方松的民营企业达5000余户。与此同时,街道因地制宜持续打造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配套服务,社区已建成商业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以地中海开元广场为标志的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街和街坊商业区日趋成熟。泰晤士小镇成功获评2020年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打造地中海开元广场、东明国际商城、泰晤士小镇特色商业街区三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形成了东明龙虾美食节、卡纳比健康岛文化夜市等品牌项目。

 

绣出治理新画卷

 

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在于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过去十年,方松街道持续推进市容市貌净化美化,实施“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河道”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泰晤士小镇和松江新城核心区2个市级美丽街区,南期昌路等10个区级美丽街区、精品示范街区,常态化推进商业街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创新“三制并举律管家”城市管理机制,市容特保队员实现“入网入片”,街面市容市貌基本实现“四零三无两规范”,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

街道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辖区沈泾塘、大邱泾获评首届市级“最美”河道,沈泾塘被评为市级“三最”示范河道。城市绿化景观逐年提升,街心花园“见缝开花”,“出门满眼绿、移步处处景”的生活触手可及。垃圾分类成为居民新时尚,街道打造了10个示范型投放点位、7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完成了78座生活垃圾房、28个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34个绿化垃圾临时堆放点提标改造。

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街道创新“2+3+32”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做实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多格合一”区级试点,深化平安方松建设。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深度融合,“智治赋能”下的方松街道,居民们的公共安全满意度测评始终名列全区前茅,街道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平安示范社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绘就民生好图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年来,方松街道先后完成西部邻里中心、天乐旧街坊改造、公捷苑“平改坡”改造、兰桥菜场、兰桥社区食堂升级改造、弘翔邻里jia+、东明邻里jia+及59个住宅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等一批实事项目。目前,街道正逐步改造修缮江虹、江城等5个老旧小区,并全力推进既有高层住宅加梯等民生实事。

民生托底有保障,街道持续加大养老硬件设施投入和建设,现有老年睦邻点12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完善为老送餐服务体系,现有助餐点位32个,1858人享受老年助餐服务;街道每年开办8个班次的“爱心暑托班”和3个班次的“暖心寒托班”,让“一老一小”拥有稳稳的幸福。就业是民生之本,街道十年新增就业岗位6349个,帮扶各类资金累计超1071万元。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街道每年开展“最美方松人”“最美方松团队”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第五届新城运动会、第六届街道艺术节,形成了“方松讲坛”“方松曲苑”等文化体育工作品牌。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使方松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创新亮点

 

“五治融合”绘就新时代平安方松美丽画卷

 

□记者  韩海峰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方松街道以全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互联互融,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平安已成为方松亮丽的城市名片。

社区安则基层安,基层安则天下安。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启动后,方松派出所精心组织,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净化辖区环境,辖区警情进一步下降。近期,方松街道一场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已进入收网阶段。

一边是重拳出击,一边则是化早化小。8月31日,上海市公安局为获得命名的3个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授牌,方松派出所位列其中。依靠但不完全依赖警力支持,方松街道突出政治引领,在辖区32个居委会配齐配强社区民警、网格长、综合协管员、法律顾问、党员先锋队、平安志愿者等工作力量,打造了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群防群治社区“平安联盟”,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

“智治”支撑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针对辖区商圈较多、人流量大、人员流动性强、治安环境复杂且偶发性强、防控资源分散等特点,方松街道在商圈巡逻队+“平安屋”人防物防的基础上,推动智能安防项目在东明广场等商务楼宇全面落地。同时,在商圈楼宇安装智能门禁、消防水压监测、智能烟感等智能泛感知设备,感知数据会实时上传街道城运中心“云端”进行研判分析,“人”“机”同向发力,实现商圈治理即时掌控、快速反应。

建设平安方松,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方松街道辖区小区共有出租户1.1万户左右,人员流动频繁。方松街道以社区民警、街道人口中心、居委会、物业和房东(二房东、代理经租公司)等作为联盟主体,通过会议、培训、上门宣传等形式,落实租赁房分级标识、灭火器材、居民公约、治安防范和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在每个小区设置租赁房屋“样板房”,建立39个房东联盟微信群,有效督促房东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承租人按照安全管理规约使用房屋。

德治教化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善治”的重要基石,孩子是平安建设未来的“种子”。方松街道积极联动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在辖区18所中小学建立由平安志愿者、保安、民警、城管、法治副校长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护校安园”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争当小小平安志愿者”“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等系列主题活动,将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理念传播到家庭、辐射到社会。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障。为此,方松街道牵头属地相关职能部门和第三方法律服务组织,与辖区各医疗机构建立警情联动、治安联防、处置联勤、纠纷联调的“四级联动、多方参与”工作模式,打造医院平安联盟,推动共建共治,防范化解涉医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医违法犯罪。街道在市一医院南部推进“医警联动”,建设智慧医警联动平台,设置驻点治安人员,建立第一时间发现、响应各类涉医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机制,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

截至目前,方松街道辖区内的68个住宅小区已全面完成智能安防社区建设,“雪亮工程”和“微卡口”实现全覆盖,辖区超95%小区偷盗类案件连续多年“零发案”,基层矛盾调解率达到100%……“五治融合”绘就了一幅新时代平安方松的美丽画卷。

 

“家门口”的美好生活托起满满的幸福

 

记者  韩海峰

不到1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居住着超过14万人口,拥有强劲人口吸引力的方松街道,面临如何让城市更宜居的挑战。近年来,街道从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破题,回应群众关切,推进一桩桩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让居民就近享受一揽子民生服务,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完善西片生活设施配套

买菜很方便,离家只有500米左右的距离。家住方松街道上泰绅苑小区的费女士,如今每周都会到西部邻里中心生鲜超市采购,能够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基本的采买需求让她很是欣慰。

前些年,相较于街道东部片区的成熟配套,费女士家所在的西片区民生配套相对薄弱。方松街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了整幢楼用于便民设施配套。2018年,占地5500平方米的方松西部邻里中心投入使用。一层引入清美生鲜超市,打造升级版生鲜菜市场,解决西部居民买菜难问题;二至四层分别开设社区食堂、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外来人口服务中心;五层设置了综合社区卫生服务站。

方松西部邻里中心启用后,全面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生鲜超市比传统菜场更为整洁;社区食堂在为周边居民供应点心、客饭、熟菜的同时,还为辖区内500多位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早教中心有效缓解了西部片区婴幼儿入托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开设366个班次、接受7368名儿童入托;外来人口服务中心和西部警务站投运后,既方便了居民就近办事,也为周边治安加强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了全科门诊、中医门诊、预防保健等科室,服务周边4个居委会、超1.6万名居民。

 

打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基本的民生,为了进一步完善为老服务,方松街道在居民家门口打造了高品质、低门槛、小规模的服务设施,邻里jia+”成了方松的个性品牌。2018年,方松街道建立了首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弘翔邻里jia+”。内有日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助餐点、医疗护理站、书法班、健康小屋自助自检信息化平台等,服务项目设施完善。与此同时,居民区还将社区特色品牌引入服务站内,并通过党群服务站让社区公益项目的辐射面更广,惠及更多居民。

为了均衡助老服务设施,2021年,方松街道多方筹措,通过居民区业主意见征询、老年居民需求意愿调研后,将原东明小区老年活动室全面升级建设为东明邻里jia+”,打造集综合文化、精神慰藉、日间照料、医养结合、信息助老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式综合体。此外,东明邻里jia+”回应社区居民需求,以公益伙伴,共享互助为主线,引入爱心社会组织,搭建公益合作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便捷、个性的服务。

 

俯瞰方松 

 

中央公园三期

 

市民广场

 

思贤公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