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2年04月22日

仓城的兴建与湮灭

陆 良

松江在历史上曾是一座有着两座城的城市,即府城和仓城。如果说府城的兴建是拱卫万千子民的需要,那么建设仓城主要是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

明宣德八年(1433),江南巡抚侍郎周枕在府西五里谷阳门外的古浦塘南端建水次西仓,因为这里地旷水深,便于装运粮食的漕船停泊运输。当时的西仓环以水垣,内列仓宇守廨,但没有城墙。同时在府城东南五里处建水次南仓。华亭县税粮的管理,以府城为界,城东归南仓,城西归西仓。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倭寇90余人进犯水次南仓,火烧南仓。同年四月,倭寇800余人窜犯西仓,将秀南桥至小仓桥一带民房延烧殆尽,殃及西仓。

嘉靖后期(1555-1566),华亭知县聂廷璧将水次西仓和水次南仓两仓合一,决定修复西仓。为防止倭寇的再次进犯,以确保西仓的安全。聂廷璧决定移用叶榭得胜港防倭旧堡的材料,于水次西仓兴建仓城。当时,自古浦塘,历冯家墩、跨塘桥至仓城,称为“三锁”。仓城城墙周长2里,高1丈8尺,置陆上城门四座;城墙外四壕环绕,宽6丈,深3尺余。仓城兴筑后大大增强了漕仓重地的守备,附城而居的居民和在仓城附近开业的商号、作坊也日益增多。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华亭知县章允儒在仓城内建官署,东为丞舍,中为监司牧伯行署,两翼建官廒;最西为驻候临节公廨,后为别室。郡人通政使许乐善、河南左参政使董其昌各为之作记。至此,仓城内廨、舍、祠、廒、仓俱全,成为当时松江府城西部的一座子城。

明崇祯八年(1635),松江知府方岳贡考虑到仓城地近泖河,时有盗贼出没。为确保粮仓及漕运的安全,他与本邑缙绅士大夫共谋良策,决定委托夏允彝之兄夏之旭对仓城进行改造和维修。先在仓城内开挖了十字形小河,贯通了仓城东西南北,与城外古浦塘相连;又在城内架建了小桥,南北四座,东西一座,均为石板桥。并加高了旧城垣,增建了四座城楼(仓东门、仓西门、仓南门、仓北门)以通出入,新建街道(东西两条、南北一条石皮街)以便人员往来。重新改造、加固后的仓城,规制颇壮,廨宇森列,城虽然不大,然颇有固若金汤之势。

据旧志记载,明末,跨塘桥以西“旷野杂港、多荡漾大泽,盗所潜出隐蔽也”。而古浦塘漕艘星罗,屡有盗警。知府方岳贡觉得不筑瓮城难以保护仓城周边地区及漕运的安全。明崇祯十二年(1639),在完成仓城改建、加固工程以后,方岳贡相度地势,决定扼其咽喉,遂筑瓮城于大仓桥与跨塘桥之间,俨然成为府城的西关。

仓城建成后,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清顺治年间(1644-1661),官府严禁私栈,令漕米尽入官廒。松江府县衙门在仓城内增造廒房300多间,廒房总数达400间,以致“濒河比栉无隙地”。清代松江府额征的漕粮共41万石,其中一半以上储存在仓城,转运京城通州仓和指定的官仓。当时的仓城内人烟辐辏,商业繁荣,官廒高耸,廨宇林立。每到秋收开仓之日,城内仓王庙烟烛缭绕,府县官绅进香祭神,打唱三天,祈祝丰收。

清顺治十三年(1656)分置娄县,雍正二年(1724)分置奉贤县,仓城内官廒始一分为三,分为华亭仓、娄县仓、奉贤仓,以各储岁征漕米。析置娄县初,娄县县治曾一度设在西仓城内,官署用房为明万历时知府章允儒所建的丞舍和“驻候临节”公廨。至顺治十五年(1658),娄知县王有极遂买下府城后明代司业朱大韶的旧宅,经整修后作为县署所在地。

清咸丰十年(1960),太平军攻入松江府城,仓城在战争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据《华亭县志》载:“咸丰十年,寇毁过半”,华亭仓仅剩“大门、大堂、东西廒二十四间”,约计损毁五分之四。娄县仓的损毁情况未记载。奉贤仓因战乱被毁,从此在仓城内的奉贤水次仓被废止。同治三年(1964)六月,娄知县王秉鉴在娄县仓重建大堂、内厅各三间,楼房六间、幕友房四间及门房、茶房、厨房十间,新建东西仓廒二十间,并建轿班房头门五间、仓前照壁一座。同治十二年(1873年),娄县仓大堂前轩被大风吹塌倾圯,娄县知县汪坤厚复加修葺,余皆未建。此时仓城,城半坍废,府库左支右绌,无力修缮,以致日渐破败。

到了清末,仓城城内不少商店、茶肆、旅馆、饭店、作坊、轿行纷纷迁移城外,仓城繁华不再,满目荒凉凄寂。旧时仓廒早已圯废无存。西仓作为打线的场所,南仓成为荒地,一部分被辟为菜园,居民私人饲养的牛羊散放在仓城废墟上觅食青草。城角尸棺纵横,雨淋日炙,极多朽败。

民国八年(1919),仓七图居民康麟书以振兴街面为名,以本街居民的名义,秘密呈准官府,以国币400余元承买仓城城砖。是年12月11日,官产处招标出售仓城城砖,康中标后将城墙零碎折卖,且将仓城碑石移置家门,致使明代所建有着480余年历史的仓城被拆。在拆城中曾压死数人,激起地方人士的反对。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飞机对松江的狂轰滥炸,古城松江被炸得一片废墟。仓城内仅剩木作坊、茶馆、豆腐店、小饭店各一爿、丝线店两爿,仓城仅剩仓北门木栅,仓南门城基依稀可辨,仓王庙已坍废仅剩庙基。

解放初,仓城仅剩四五米旧城基,遗散的少量城砖被居民砌作围墙。1960年,因辟建沪杭铁路南段玉树路,取用仓城地基土筑路。上世纪70年代起,仓城旧址先后建起向阳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居民公房和仓城五村、六村商品房。向阳二村地基高出秀南街地面一米,为旧仓城官廒地基之佐证。

如今,虽然仓城早已湮灭在松江的历史长河中,但仓城的历史底蕴和文脉还在。永丰古桥因仓城的原因松江人都称其为大仓桥,松江在八九十年代曾有过以仓桥命名的乡镇及各单位。有一个居民区名叫仓城新村。还有仓城街、仓南弄等。尽管古仓城在战乱中被毁,不少古迹都不在了。但还有许多明清及民国建筑历经沧桑,保存至今。现在,仓城地区已成为市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