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新闻
2019年12月20日

多方携手共推进 源头把控见实效

——松江大学城文汇路商业街走出“垃圾分类”新模式

  □记者 陈菲茜

  “你看,分得不错吧!”上海孜诚置业有限公司的保洁员朱福云掀开湿垃圾桶盖子。只见垃圾桶里装满了菜叶、米饭、鸡蛋壳……湿垃圾纯净度较高。今年7月,大学城文汇路上两个垃圾厢房投入使用,分别位于文汇路258弄和600弄的商铺后街,由此开启了大学城文汇路商业街垃圾分类的新篇章。

  多方支持,定时定点投放

  “文汇路街面的垃圾桶由保洁公司负责清运。之前,在清运过程中,保洁人员还负责收运商户扔出来的垃圾。可是,商户往往把垃圾扔出来就立即离开了,保洁人员无法对其进行监督。”文汇路管理站党支部书记潘栩彦介绍。

  “上门收”这件事显然不适合文汇路的实际情况。文汇路共有商铺近1000家,每家产出的垃圾量相对较少。总数大、店面小,上门收“吃力不讨好”。撤桶后,定点定时送至投放点的模式开始运行。

  “几家物业公司都很支持,我们开过好几次协调会。”潘栩彦说。文汇路商业街有孜诚置业、教寓实业、锋颖实业三家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垃圾分类工作也需要由这三家公司一起协商推进。

  设定几个时间段?时间段怎么分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经历了一番小小的波折。“原先在投放点设定了上午和晚上各一个时间段,可是商户普遍反映投放时间太短了,有些甚至还拨打了12345进行投诉。”增加一个时间段看似简单,却又要重新分配各种资源。文汇路管理站和几家物业公司几经协商达成一致:商户在三个时间段内将已分类的干湿垃圾送至投放点,保洁人员在投送点监督并短驳至垃圾厢房,最后,在垃圾厢房集中处理。文汇路商业街共有投放点8个,包括两个垃圾厢房,垃圾厢房每天9:00至22:30对外开放。

  点位协作,相互理解

  21时30分,朱福云的同事朱云林准时到达文汇路8号地块的垃圾投放点,附近的商户纷纷从后厨走出来倾倒垃圾。

  “店里有干湿两个桶,我们每天都会好好分的。”一家简餐店的员工表示,他们在收拾餐盘的时候就对垃圾进行了分类。“电视上网上有很多宣传,大家都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一家咖啡店的经营者对记者说。“撤桶了之后我们就开始垃圾分类了。”一家小吃店的员工吃力地拎出一桶湿垃圾。

  “他们分得挺好的。”朱云林对商户们的垃圾分类结果很满意。商户倾倒垃圾时,塑料袋随着湿垃圾掉进了垃圾桶,朱云林立即取出来投进了干垃圾桶。不一会儿,2个湿垃圾桶、4个干垃圾桶就装满了,朱云林随后把6桶垃圾都搬到车上,短驳至东面的垃圾厢房。

  “干垃圾里总会有些可回收物,我们还要再过一遍。”朱富云卸下短驳车上的垃圾桶后开始倾倒干垃圾。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时用钳子把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一一钳出。

  据了解,“两网融合”(即“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生活垃圾回收系统”两套系统并行运转)以来,物业工作人员会另外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进行处置,积攒到一定量后联系收运企业回收。

  “垃圾厢房写着9时开门,8时没到我就来了。”朱富云说,两个垃圾厢房每天有3到4人负责保洁工作,他们做一天休一天,虽然工作时间有点长,但是因为商户垃圾分类越做越好了,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

  持续宣传,内化意识外化行动

  商铺基数大、换手率高、人员流动性也频繁。对于这一点,管理站“心中有数”:“办理店招店牌要到我们管理站和城管部门报备,装修要到物业公司报备。文汇路还有城管小分队,反应速度很快。”

  “每当寒假、暑假过后,总要重新对商户宣传一番。”潘栩彦说,他们还发动了大学生志愿者、广富林街道党支部党员、商户党员、高校双报到党员,联合街道城管中队、物业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还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讲座……最终目的是将文汇路近千家商户的垃圾分类意识外化为行动。

  此外,广富林街道办事处和管理站同样记挂着校园内的垃圾分类情况。街道办事处自治办工作人员沈佳杰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学校后勤处的负责人、大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环卫中心垃办和管理站全部拉进群内,碰到问题及时答复。

  “每个月至少到各高校现场去检查一次垃圾分类工作,并将问题反馈给学校进行整改。”沈佳杰告诉记者。到高校开展讲座、招募大学生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帮助协调学校和环卫公司……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深,从源头把控,并确保落实到每个环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