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新闻
2019年05月23日

徐阶,一位被历史忽略的明代首辅

——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大明名相徐阶传》作者沈敖大

  □记者  牛立超

  见到沈敖大时,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才从浙江省长兴县回到松江,略显疲惫。4月底,明代内阁首辅徐阶墓葬在长兴被发现,引起各方关注。大家对徐阶似乎关心起来了。”“沈敖大笑着说。明史研究学者赵令扬曾说:“徐阶是嘉隆史研究中被忽略的人物,为一前一后两个热点人物——严嵩和张居正的研究所淹没。”沈敖大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忽略竟是四个多世纪。

  政坛上举足轻重的松江人

  徐阶的家乡是上海松江,十年前沈敖大就在《松江报》连载了《大明名相徐阶传》,并于2009年结集出版。“当时写作的目的,就是还历史真相。”沈敖大解释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社会对徐阶有很多误解和偏见,不少历史真相被掩盖了,关于徐阶的介绍资料也很难找。据沈敖大回忆,当时在写《大明名相徐阶传》时能找到的史料少得可怜,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明朝二十四臣》没有徐阶的影子,中华书局的《正说明朝十六臣》也没有徐阶,华艺出版社《大明三百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大事本末》关于徐阶都略而不书。越是空白,越凸显研究的价值,沈敖大的目的很明确:我希望能够驱散迷雾,恢复历史真容。从近些年看,效果还是有的,大家对徐阶的评价越来越客观了。”

  严嵩的对头、海瑞的恩人、张居正的恩师,徐阶这位在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政坛上举足轻重的松江人,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地位最高、对国家影响最大的一个松江人,随着其墓葬被发现,他的历史作为、生平故事再度引起大家的兴趣。

  对于徐阶,世人所熟知的是他扳倒了严嵩。沈敖大看来可圈可点的事很多:“在内阁,他力主北御鞑靼、南剿倭寇,拯救万民;嘉靖弃世,徐阶草拟遗诏,以嘉靖口吻对大兴土木、过求长生不老的荒唐行为进行反思,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开创新局面。”徐阶病逝后,皇帝追赠徐阶谥号为“文贞”,“文”赞其道德高尚,“贞”肯定其拨乱反正之功,并称与历史上同样赐谥文贞的唐代魏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乡帮衬让徐阶官运亨通

  在沈敖大写作过程中,他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松江同乡对徐阶的仕途也起了不小的助推作用。比如,在扳倒严嵩时,同乡杨豫孙正好在京为官,徐阶有事经常找他商量,出谋划策。徐阶的两任夫人都为松江人,第一任夫人沈仲恒是松江秀才沈锡的千金,劝说徐阶万事谨慎,注重名节,养成了徐阶严谨的性格。可惜红颜命薄,二十六岁就去世了。第二任夫人张氏,是松江大佬张蓥的孙女,也很有学问,帮助徐阶解决疑难,稳住了徐阶的地位。徐阶的两任夫人都葬在松江,其中沈氏墓前的石翁仲、石狮、石马就陈列在方塔园内。

  对于徐阶晚年离开故土,孤眠他乡的黄土垅中,沈敖大解释,这其中有很多误解,“关于徐阶在家乡松江占田多少亩,都是传说,海瑞当年也未作核实,只让退田,却不明确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兴诉之举把松江淳朴的民风引向了浇薄。”这也是为什么徐阶选择另寻他处安葬。

  徐阶墓正在抢救性修复中

  “五一”假期过后,沈敖大应邀赴长兴拜谒徐阶墓。据他描述,墓在长兴东山村土岗坡,坐西朝东。墓虽然很简陋,但外围很大很阔气。墓地只用较厚的条形青石筑成,其处地形与徐阶初见此地所见相似,背靠青山,左右皆山“对峙”。其墓有似一圈椅,的确是古代堪舆师所说的风水宝地。墓周一大圈由条形石围住,圈内一风水池宛然尚存。墓中所见一无长物,与史志所描述一致。坟墓拜台已被发现,这与徐阶遗言不合,沈敖大猜测:“这大概是工部郎中奉旨营建的。”

  目前,当地政府对徐阶墓的抢救性修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村民自发组织修缮募捐,下一步将按照明朝墓葬形制,对徐阶墓进行修复保护,排除现代元素,“六尺丘”墓周恢复当年的翠竹苍松。

  徐阶对于葬身湖州在一首诗中曾有交代:“长兴东北惟新里,翠竹苍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对耸,水环丁丑不分流。居吴自叹谋几左,还浙谁知语竟酬。好志华亭徐仲子,厌倦乡土葬湖州。”沈敖大在后面加上了两句:“民风重归淳厚日,捡我骨殖伴可久。”他解释说:“可久是徐阶的第一任夫人沈氏的字号,家人团聚,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