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新闻
2016年03月24日

爱舞之人不会被拒之门外

——记小昆山昆秀舞蹈队教师竺秀玲

  □记者

  陆静宜

  小昆山的昆秀舞蹈队或许是一支舞蹈基础最薄弱、条件最艰苦的队伍了: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全体成员之前没有任何舞蹈经验,甚至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但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核心人物——来自徐汇区的56岁退休人员竺秀玲。退休后,原以为生活重心在家庭和孩子之间。然而人生总是无法预料,她和一群不会跳舞,却着迷于舞蹈的老年人打成一片,成为朋友的同时,他们的命运也因舞蹈而改变。

  发挥余热组建舞蹈队

  竺秀玲并非舞蹈科班出生。退休后,她曾跟随名师学木兰拳,又凭着对舞蹈的兴趣学起了肚皮舞、民族舞,还报名参加了市体操团队和太极扇团队,从零基础开始苦练基本功,练出了柔软的身段和出色的技艺。几年前,徐汇的房子拆迁,竺秀玲搬到了松江。

  竺秀玲的新家位于昆港公路上一栋五层楼的五楼,走进宽敞的房间,墙上的相框擦得锃亮,惹人注目。相框里,那个身着舞蹈服翩翩起舞的靓丽女子,正是竺秀玲。在床的左侧放置着一块紫色垫子,她说:“每天早晨一起床,我都要在这里练上半小时基本功。”即使生活被琐事排得满满当当,她仍然日日穿着得体,高高挽起发髻,保持着良好的体态,轻松就能做出“一字马”。

  竺秀玲的退休生活十分平淡,除了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照顾孙子,她偶尔也会在广场上为广场舞的音乐流连,也会被文化活动中心舞蹈房的排练场景所吸引。“当时,小昆山镇还没有专业的舞蹈队,不少区级的舞台上,总是看不见来自小昆山的身影,实在有些遗憾。”竺秀玲决定向镇社区学校毛遂自荐,要成立一支老年人舞蹈团队。

  严格训练取得新突破

  舞蹈队很快招进30多名学员,取名“昆秀”。然而,成员们平均年龄偏大,且没有任何舞蹈经验,要想完整地学完一支舞,难度不小。竺秀玲没有泄气,看到学员们渴望学习舞蹈的热情,她充满信心。

  竺秀玲常说,年龄大不能成为被舞蹈拒之门外的理由。72岁的管泽田在认识竺秀玲前,从没接触过舞蹈。一次偶然,他和好友蒋桐生看见竺秀玲带领的团队在排练,竟不知不觉站着观摩了一整个下午。舞蹈队其“实非常缺少男同胞。”竺秀玲欣喜,当即将这两位高龄粉丝拉进队伍。几次基本功训练后,管泽田的驼背症状竟好了许多,而且整个人更有活力了。

  去年6月,竺秀玲接到第一个演出任务:平原居民区的一台社区文艺演出活动邀请他们参加。首次亮相,竺秀玲希望队员们能够跳一支原创舞蹈。利用闲暇时间,她选择歌曲《荷塘月色》,边听音乐,边思索动作。对于并非舞蹈专业的她来说,编舞的难度非常大,既要考虑美感,又要兼顾学员基础,“有时,晚上睡觉我塞着耳机听音乐,想动作想到睡不着。”

  排练之初,不少队员惊讶于竺秀玲的转变,“竺老师太严格了!”竺秀玲对这句评价的回答则是:“没错,我就是这么严格。”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她亲自手把手,一个一个地教,甚至有时一堂课只学一个动作,她要求必须做到她满意为止。而正是排练时的严苛,才迅速塑造出一支零基础的优秀团队。

  竺秀玲非常细心,她对每一堂课都进行录像,让学员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动作哪里出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缺乏排练场地,竺秀玲就把队员们带到自家的走廊上抓紧训练;学员有事不能来上课,她在双休日将学员带到家里单独“开小灶”。“几个学员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可表演那天,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几个小姐妹悄悄把我叫到一旁说:‘竺老师,还好我没放弃!谢谢你。’”

  竺秀玲说,去年10月,昆秀舞蹈队曾参加区里的舞蹈比赛,虽然只拿到了第九名,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鼓舞人心了。“最近,队里还在排练一支新疆舞。如今呀,大家的表演热情高涨,都着急要学新动作了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