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服务场所收取“商业拍摄费”合理吗?
广富林文化遗址:界定标准已改进,服务管理将加强
□记者 张立
2月28日,有媒体报道了市民身穿汉服在广富林文化遗址拍照,结果被要求每人支付200元“商业拍摄费”一事。公共服务场所收取“商业拍摄费”是否合理的话题一时之间备受关注。为什么要收费?付费后享受到了哪些服务?“收费等同于管理”的模式是否会改变?记者日前来到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大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富林文旅分公司副经理陈哲就上述问题一一解答。
控制商拍数量 提供相应服务
作为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场所,为何要额外收取商业拍摄费用?陈哲表示,自去年6月1日起,广富林文化遗址实行公共区域免费对外开放,这一让利于民的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半年多时间里,园区基于整体运营的考虑,从2022年1月起对商业拍摄进行收费,在园区入口处的《入园拍摄须知》公示牌上,明确告知个人古风、写真拍摄收费标准是200元/人,婚纱类拍摄是500元/组。这样的定价一来是为了控制商业拍摄数量,统筹安排好商业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二来是为了保护园区内的古建筑、绿化、雕塑等设施设备;第三,从管理角度来说,如果商业拍摄在某个景点长时间逗留,对其他游客的观光和取景会带来不便。对于一些不能拍摄的点位,园区明确规定“未经允许,禁止商业拍摄”。
陈哲表示,如果游客支付了商业拍摄费用,园区将提供相应服务,为拍摄提供保障,“我们会提供安保力量维持现场秩序。拍摄过程中,如果商拍团队不愿意被游客围观,我们会安排人手沟通,同时做好保洁、保绿的服务保障工作”。
改进界定方式 避免产生矛盾
对于定价标准中提到的商业拍摄行为,园区以什么标准来界定“商业拍摄”和“普通游客拍摄”?“在实行商拍收费的两个多月里,我们在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之前由安保人员询问拍摄细节,然后判断是否属于商业拍摄,但这种模式引发了不少矛盾。后来,我们改由市场科专职人员去沟通和界定,由此大大减少了与游客之间的矛盾。”陈哲说。
在执行界定的具体标准上,市场科专职人员会先以拍摄人员的服装及器械,比如拍摄设备、反光板、移动更衣室、专业服装道具等作为考量,还会根据拍摄团队规模来界定。“一些由十多人组成的团队,很明显属于商业拍摄。再如,有些影楼工作人员会穿着带有相关标志的服装。”陈哲说。
收费用于运营 暂不考虑取消
“商拍的定价是由我们自主定价的,实际上,收取商拍费用的并不只有我们,而且初衷并不是为了收益。”谈及每人200元的商拍定价是否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批,陈哲告诉记者。对于收取商拍费用,公司市场科设有相应台账,包括时间、人数、总费用等,年初至今,共计收到3700元。前两个月由于天气原因,商业拍摄比较少,不过预计商拍费占整个园区的收费比例并不高。
陈哲表示,收费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做好相应管理服务,后续也并不考虑取消收费,“如果定价高了,那就有必要去考虑这样的定价合不合理,但是每人200元的价格主要是用于分摊一些因商拍给园区增加的运营成本,具体收费细则我们已经作了详细解释。需要强调的是,广富林文化遗址非常欢迎广大个人摄影爱好者来园拍摄。”
部分游客认为收费合理
3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富林文化遗址,看到现场不少游客拿着手机、相机在美景处驻足,拍下心仪的照片。记者询问多名手持专业相机的游客,大部分表示拍照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园区收取商拍费用时,游客方先生表示,如果是普通游客拍摄,不应该收费,但如果出于商业目的,只要费用合理即可。园区内目前设定的收费标准,在方先生看来较为合理。
随后,记者寻找到一个4人组成的商拍团队,在模特朱先生看来,适当收费可以保证他们的拍摄体验,“很多时候我们的专业设备会引来其他人围观,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工作人员帮我们维持秩序,如果我们觉得价格不合理,就会选择去其他地方拍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