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6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新闻
2021年06月30日

起步早,训练严,旱地冰壶运动行稳致远

——记松江残疾人旱地冰壶队

□记者  张小小

最近几天,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松江残疾人旱地冰壶队正代表上海市奋力拼搏。相对于传统的冰壶运动,旱地冰壶不需要真冰场地,且占地面积小,更易于初学者掌握技术。由于起步较早,松江残疾人旱地冰壶队竞技队的技术走在了全市前列。

选手自我“加餐”冲刺全运会

我区残疾人旱地冰壶队成立于2018年,由特奥组、听力组和轮椅组3个组别组成。较早成立的特奥组和听力组曾代表上海市参加比赛,获得了全国冠军和亚军的佳绩。此次将参加全国残运会的是轮椅组,虽然成立仅一年,但进步非常快。作为赛前冲刺,最近他们增加了训练频次,同时与听力组加强技术切磋。

“之前我们的训练相对自由,现在教练要求我们一周保证3次,每次他会来现场给我们指导。”轮椅组选手杜玉告诉记者,选手们经常自我“加餐”,有时一周7天每天都来训练场。对于残疾人朋友而言,旱地冰壶项目让他们增加了与外界的联系,通过运动,同时收获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我们不觉得累,就是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还是很希望能够拿到成绩的”。

特殊训练法期望新突破

记者在现场看到,轮椅组与听力组正在一同训练。教练周以晨告诉记者,这是赛前的特殊训练,两个队伍各有特点,互相切磋有利于提高。作为另一个秘密训练方法,他要求选手在投壶的瞬间闭上眼睛,“眼睛看不见的时候,身体的其他感官会更敏锐,对培养手感很有帮助”。

与另外两个组别不同,轮椅组需要全程坐在轮椅上,双脚不能着地,也无法用手直接接触冰壶。为此轮椅组选手配备了专用的推杆,比赛中通过手持推杆投掷冰壶,相较而言,间接投掷对选手的控制精准度要求更高。在赛场上,稳定的心态对于发挥至关重要,闭上眼让自己与冰壶合二为一,也能帮助选手们临场时戒骄戒躁。

未来将逐渐进入大众视线

旱地冰壶又名“地壶球”,是冰壶运动的陆地版本。它保留了冰壶运动的重要特质,集体力和智力于一身,同样需要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配合。但它又打破了传统冰壶的场地限制,只要场地平整光滑,在室内外均可随时开展运动。

趁着选手们训练间隙,记者首次体验了旱地冰壶。旱地冰壶的质量要轻得多,整体尺寸和手柄也要小很多。由于旱地冰壶的专用赛道为PVC材料,比赛中也没有“擦冰”环节,不同于真冰冰壶的大理石抛光壶底设计,旱地冰壶壶底有3颗滚珠,这样可以减少和专用赛道之间的摩擦力,让壶滑行得更远。

旱地冰壶是一项适合全民的运动,入门门槛较低,男女老少只要有兴趣皆可参与。随着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北冰南展”项目的推广,让这项原本只活跃于东三省的运动,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