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焦点关注
2021年05月20日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

为残疾人士开启高品质“关爱之门”

 

 

 

 

 

□记者  蔡小兵  摄报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从法规层面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维护、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了跃升期。据统计,目前我区持证残疾人共有2.46万余人,如何保障这些残疾人群体平等参与、共享高品质生活?如何创造更高水平的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温度和文明程度,成为社会深度关注的话题。

社会多方协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我发现城市里的无障碍停车位设施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残疾人士左先生说。所谓“无障碍环境”是指既可通行无阻,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使用设施和获得信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障碍。即将施行的《办法》,在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与管理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针对残疾人诉求强烈的停车问题,记者注意到《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设置显著标志标识,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在位于庙前街的建行,去年改造了一个无障碍坡道,沿着坡道开上去,是银行门前位置最好的3个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设施设计很规范,体验度也很好,让我感受到该行对我们残疾人的格外关照。”左先生讲述了他的停车体验。

除了建行之外,茸城多数公共场所配置了画有标识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对出示残疾人停车证的机动车,停车场都会开启“关爱之门”。记者观察到,由于肢残人下车后,步履维艰,社会公共场所应尽可能为残疾人就近停车提供便利,对于步行距离较长的大型场所,应配备必要的轮椅短驳。《办法》指出,新建、改建、扩建的相关公共服务场所、活动场所、营业场所,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邀请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对无障碍设施进行试用体验,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去一些公共场所,如火车站、汽车站,停车场都在外面,走进去要一段路,对于我们来说很不容易,所以我希望能把最近的位置留给行走不便的残疾人,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左先生说。

《办法》不仅明确了无障碍停车位设置要求,还提出了受到残疾人群体称赞的限免停车规定:“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应当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限时减免停车费用,具体办法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公安、价格主管部门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另行制定。”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停车场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的停车费用给予减免优惠”。

跨越“数字鸿沟”,完善无障碍公共服务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时至今日,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从早期聚焦设施建设,更多转向信息交流、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随着城市信息化飞速发展,残疾人群体与许多老年人一样,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信息交流“鸿沟”。

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不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如果再加上《儒林外史》的话,那就是五大名著……点开最新上线的“阳光云阅读”小程序,动静结合的人性化功能,让残疾人群体尽情徜徉其间。小程序专设的“听书”模块,为视力障碍者开启了一片书海,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家庭教育、军事科技,以及名篇佳作,30个分类共计7万多集。

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唐雨冲介绍:“去年我们与区图书馆进行合作,利用线上资源和平台共同开发了‘阳光云阅读’小程序,各类残疾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他们想要的阅读资源,可以在上面获得一些听书的资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每月一次在各街镇开展的无障碍电影,也让视力障碍者能够享受到光影的魅力。”

为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共享公共服务,《办法》还明确与残疾人、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影视、阅读、网站及移动终端应用,紧急呼叫与热线服务,参与公共活动等方面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支持与服务措施,提高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手写板等辅助设备,为有需求的听力、语言障碍者提供文字信息服务,为视力障碍者提供语音信息服务,方便其办理业务。”区中心医院日前率先启动助聋门诊,迎来第一批听障患者。借助导医台与科室配备的手语视频翻译服务机,让残疾人患者与医生实现无障碍沟通。今后,这样的手语服务探索将得到进一步普及。

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生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向残疾人群体传递着城市的温度。家住新浜镇林家埭101号的林云清,属于农村困难残疾人,区、镇残联为其实施的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

“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卫生间有了无障碍扶手,我上厕所不用老伴搀扶了;楼梯扶手装起来以后,我自己就可以上厕所了,每天还可以做些康复锻炼。”林云清说。

记者在林云清家中看到,厨房改造成适宜残疾人操作的低位灶台、一体式橱柜;卫生间安装了无障碍扶手,以及按无障碍要求改造的座便器;另外,在房间之间的无障碍通道,也安装了生活起居所需的扶手。一系列细小的“微改造”,给林云清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我们前期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了上门评估,做到一户一评估、一户一方案。新浜去年实施的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共涉及51户,其中提高型39户、普通型12户。”新浜镇残联副理事长曹叶芳介绍。据了解,我区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按照残疾级别与家庭情况,分为普通型和提高型,实施针对性改造方案。过去五年,全区共有424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154户城镇肢体一、二级残疾人家庭,以及788户普通型残疾人家庭受益。

《办法》将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推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给予适当补贴。”随着覆盖面的加大,将有更多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享受到政策红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