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子女守护百岁母亲幸福晚年
□ 记者 朱颖宏
重阳敬老,情暖茸城。在新浜镇黄家埭村一间农宅里,百岁老人戚余宝笑盈盈地躺在床上,迎接她人生中的第102个重阳节。2023年2月,戚余宝因摔倒导致髋关节和膝关节骨折,从此卧床。陪伴在她身边的,是她年逾七旬的儿子和儿媳,他们之间书写了一段“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暖心佳话。
千日照料,百岁母亲零褥疮
“能把老人照顾得这么好,这份孝顺,都在点点滴滴里。”来自为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华芳(化名)在重阳节前的回访中感慨道。戚余宝老人生于1923年,育有一子三女,最大的女儿今年已经77岁,儿子和儿媳也都已73岁。尽管自己也步入老年,但他们依然坚持亲自照料母亲,从未离开。
戚余宝一生务农,曾在生产队劳动,靠挣工分养活四个子女。她一生勤劳朴实,身体一向硬朗,几乎没有生过大病。直到2023年春节,戚余宝不慎摔倒,导致髋关节和膝关节两处骨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医院建议保守治疗。从此,儿子媳妇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精心护理。
“他们将食物仔细打碎,一勺一勺喂食;定时为老人翻身,每天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华芳告诉记者,近900个日夜过去,老人身上未长一处褥疮,实属难得。生活中,夫妻二人朴实厚道,在他们看来,尽心尽力照顾好老母亲是分内之事,而老人的安乐健康,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
“很多人这个年纪摔一跤,可能就扛不住了。”华芳说,“老人很坚强,心态也好,躺在床上这么久,没有并发症,思路也清晰。”除了自身良好的身体基础与积极心态,自然离不开儿子和儿媳的悉心护理,“从未听到过他们有半句怨言,这让我很感动。”国庆期间,华芳在回访时发现,老人虽然听力有所下降,但精神不错,言谈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与平和。
五世同堂,传承孝善好家风
记者了解到,戚余宝的子女们都是农民,孙辈中有人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和睦善良,在村里的口碑很好。如今,这个家族已是五世同堂,第五代中已有3名“新苗”正在接受学前教育。
“家人之间没有互相推诿,默默照顾。”华芳作为见证者深有体会:“这种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体现在每一天的细节里。”戚余宝也常说,她相信“善有善报”,而子女的孝顺,或许正是她一生善良坚韧的最好回报。
“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与养老服务的结合,引导老人和家属理性看待治疗与护理。”华芳说,为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辖区内的老人进行上门回访,了解服务满意度与生活状况。像戚余宝这样的家庭,也是一部分家庭的缩影,虽然物质条件普通,但亲情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疾病与衰老时,依然保持着尊严与温暖。
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区、镇、村等相关部门也陆续对戚余宝这样的老人家庭进行了慰问,送上重阳糕、日常用品等。虽然礼物简单,但关怀真诚。在这个百岁老人的家中,孝道与温情,正以最朴素的方式代代相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