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人文松江
2025年07月31日

用脚步丈量古韵 以智慧点亮仓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子暑期实践记

□ 记者 贾丽 摄报

 

上周六一大早,一群身穿蓝色T恤的大学生来到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见下图)。他们拍摄各处古宅、出入各家商铺,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这片古城区赋能。这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该校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们组团参加实践活动,大家觉得意义非凡、成就感满满。

 

用脚步丈量的青春调研笔记

在江南曲圣纪念馆,学生们驻足“江南曲圣俞粟庐”“京昆大师——俞振飞”等展区,穿梭在文献、器物与光影之间,感受到了非遗带来的独特魅力。“在和馆内负责人交流后,我们得知馆内经常开展戏曲展演、昆曲雅集等活动,不仅生动传承了‘百戏之师’的典雅风韵,也在不遗余力地弘扬非遗。”队长赖思雨说,“我们在松江上了两三年大学,但几乎没人听说过这里,没想到这里还是松江‘人文之城’建设的重要地标。”

在松江布展示馆,看到馆内陈列着用松江老布制作的背包、旗袍、布偶等手工制品,学生们十分欣喜,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操作老式织布机。“想不到松江布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精美的工艺,简直是个宝藏。”小伙伴们纷纷感慨,大家甚至相约一定要参加一次这里的手工课,体会上个世纪的女孩子们认真为自己准备嫁妆的心境。

最意外的是在仓城杜氏雕花楼里,学生们不仅看到了顾绣、皮影戏等非遗作品展示,还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予晋进行了访谈,并亲自体验了松江独特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庄泾船拳”。

在历时两周的走访中,仓城老街在调研小组学生们的眼中愈加亲切,也激起了他们浓厚的探索欲。“我们希望能把仓城的文化在大学城推广开来,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仓城,了解松江。”赖思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脑洞大开的“Z世代”改造方案

“深挖古韵内核,拥抱年轻表达,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可持续的线上体验。”对于仓城未来的发展,来自湖北的罗婵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运营已经成为当下各行业宣传的重要途径,但松江仓城的社媒运营情况还处于泛而不精的状态,因此我认为应该借助自由度与潜力均较大的网络平台来提高知名度。”

赖思雨曾在乌镇进行过数次深度游,因此她脑洞大开,提出可以通过打造沉浸式剧本杀的模式来推动仓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以浙江乌镇为例,那里的每位居民都是演员,可以全天候与游客互动,打造沉浸式剧本杀体验。”赖思雨滔滔不绝地说,“乌镇戏剧节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都非常有知名度的节日。我们也可以把仓城打造成类似的沉浸式剧本杀体验场所,让游客的走马观花变为深度沉浸。”

队员吴航羽则提出了针对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性格的发展思路。她认为Z世代对萌系文化、国潮审美、表情包社交、二创生态有天然感知力,同时团队成员也具备插画设计、内容创作、活动策划、社群运营等基础技能。因此,下一步大家准备为仓城打造独特、鲜活、富有亲和力的原创IP形象及衍生生态,创作一系列轻松幽默、温暖治愈的漫画、GIF动图、表情包等,在社交媒体和聊天场景中高频传播。

大学生们的实践成果也让仓城运营方仓城·郎园团队眼前一亮。“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年轻人鲜活的创新思路。大学生是我们极力推介和欢迎的群体,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提升仓城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用青春的视角激活历史的可能性,把这里建设成充满活力的松江地标。”仓城·郎园相关负责人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