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轨卫星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批次组网卫星发射——
松江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本报记者 朱颖宏
松江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九亭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作为核心承载地,九亭镇正聚焦商业卫星及终端应用推进特色小镇规划转型,着力打造市级商业卫星及终端特色产业园。
我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低轨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批次组网卫星发射,全面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今年1月起,其建设运营方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地区针对智慧海洋、智慧农业场景开展商业应用测试,标志着千帆星座商业应用示范元年正式开启。
国际业务同步推进。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活动上,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千帆星座低轨卫星宽带网络服务能力,提升泰国偏远区域卫星通信覆盖水平,共同开拓卫星宽带市场应用、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探索低轨卫星商业新范式。
松江卫星互联网产业运营平台联辰千帆,携手巡天千河、卫链遨天等产业链生态企业亮相航天日主题活动。
三期规划超1.5万颗卫星
据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陆犇介绍,千帆星座是我国首个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设计的万星低轨星座,核心技术及产业链实现100%自主可控。其在轨卫星均为平板式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具备低轨道运行成本低、功耗低、覆盖广的优势。依托地面测控站、信关站网络及终端产品,星座计划2025年启动业务性能测试与商业示范,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速率、高可靠性的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
作为国内首个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分三期建设:一期部署648颗卫星实现区域覆盖,二期1296颗卫星构建全球网络,三期规划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融合服务。自2024年8月6日首批卫星发射以来,截至今年3月12日“一箭18星”第五批发射完成,在轨卫星数量已达90颗,正开展网络业务性能测试与应用示范。
陆犇指出,千帆星座采用的“一箭18星”平板式堆叠发射技术已趋成熟。该技术通过平板式卫星构型设计,实现多星层叠装载,大幅提升火箭载荷效率,支撑高频次批量发射。未来星座运营后,将整合低轨宽带、手机直连、VDES(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等功能,解决沙漠、海洋、山区等无死角或断续覆盖区域的互联网接入难题,赋能交通运输、新能源、智慧城市、应急救灾等领域,推动全球6G通信技术发展。
首创“一箭18星”堆叠技术
作为千帆星座核心卫星制造商、上海首家规模化商业整星企业,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正深度参与“上海星”使命落地。
格思航天副总经理文枚金透露,公司首座G60卫星数字工厂于2023年12月投产,引入航空及汽车工业柔性智能化产线理念,采用脉动式生产节拍,当前年产能300颗卫星,满产可达600颗/年,2024年已完成54颗卫星生产任务。
今年3月25日,格思航天二期工厂项目作为上海市10个重点项目之一签约落地松江,计划投资超10亿元建设吨级卫星脉动生产线,设计产能可支撑年产600颗500公斤级卫星、150颗吨级卫星。新工厂将重点突破吨级卫星批量生产、堆叠试验、手机直连卫星系统级测试及大尺寸太阳翼总装验证等能力,适配后续大尺度手机直连卫星研发需求。
“公司独家研发的‘一箭18星堆叠发射分离关键技术’,经两次发射优化后技术状态稳定,已具备成熟应用能力并向‘一箭36星’拓展,可充分满足千帆星座组网任务需求。”文枚金表示,格思航天2022年协同联合体获得千帆星座超600颗组网卫星订单,订单额约45亿元,目前已成功发射两批次共36颗卫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