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1月01日

那年一场雪

夏 见

 

在年少的记忆里,我们山村就曾下过一场至今难忘的大雪。落雪前两天,寒气逼人,冻得让人感觉手脚仿佛失去了知觉。雪前的下午,暗黄色积云静静地覆盖在村对面山头。懂农谚的父亲喜悦地说:“人黄有病,天黄有雪。这场大雪捱不过今夜。”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欣喜若狂地满村奔跑,去向小伙伴们传递喜讯。

父亲就开始忙碌。他从院坝边的柴草垛中拔出几捆干稻草,铺在偏房的角落里,再将那头瘦弱的老水牛,从牛栏赶到偏房里避寒。耕牛是农家的宝贵财富,父亲把它看得比自己命还贵重。接着,他又来到猪圈,为将要下崽的母猪铺上厚厚的稻草。最后,又给我们的床铺增添了些新稻草。

雪夜的晚餐也别具一格。父亲从院坝中搬来几块石头,在堂屋中央搭起临时柴火土灶,架上乌黑的铁鼎锅,燃起硬木柴,焖煮腊肉饭。一家人围坐在土灶旁烤火,满怀期待地等着山村之夜迎来一场大降雪。那个傍晚,村里人家都跟我们家一样,在为人畜都做好了防寒准备后,生起了熊熊的柴火,全家人围炉取暖。孩子们则在院坝中,迎着零星的雪花,尽情地嬉戏打闹,直至夜深人静。

落雪的夜晚,山村格外宁静。原有的夜籁,今晚都归于雪花落在叶片、落在泥土、落在静物的安谧。我因兴奋而半梦半醒,不时听到谁家竹林传来清脆的“噼啪”声,就像过年时燃响的零星爆竹。后来读到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两句诗才知晓,即便像江州司马这样的大诗人,置身南方的雪夜,也会如我般兴奋得难以成眠呢!

山村雪天的早晨,是在众声惊呼中开始的。推开晨光朦胧的门扉,万物都被无边无际的积雪覆盖。视线所及之处,一切都变得陌生,不再是昨日的模样。天地间一片纯白与洁净,白得耀眼,洁如晴云。原本青灰的瓦房、黑褐的茅草屋顶上,都堆积着如同泡沫般厚实的白雪。只有炊烟升起之处,才露出些许的烟火气息。原野中,庄严的树和竹,仿佛穿上了宽大的白棉袍,静静地伫立原地。水田如镜,水井冒着热气,在茫茫雪野间,它们睁着清澈而灵性的眼睛。成群的孩子像活泼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在院坝中奔跑嬉戏,模仿课文中的描写堆雪人、打雪仗,互搞恶作剧。玩累了,他们就在自家门槛上坐下来,两腿间夹个炭火烘笼取暖,出神地望着飞絮般的雪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眼前这番美景,让我们仿佛觉得,是不是在哪本童话书中看到过?……最先在雪地上留下足迹的,还有村里的几条狗。它们似乎也对这骤然变化的奇异世界充满兴奋,悠然地踩着厚雪,在院坝中欢跃几圈后,相互邀约着向村外走去,留下一串串深深的梅花状脚印。

雪花继续飘落,如同成群的白蝴蝶,在茫茫天地间追逐嬉戏。大门内,临时土灶中的柴火,燃烧得噼啪作响。许多家庭会如同过年一般,拿出平时舍不得享用的美食,一边烤火一边烹煮。偶尔有邻居提着烘笼过来串门取暖,顺便品尝几口土制的香炉茶,聊几句“瑞雪兆丰年”之类的话题,满脸都是憧憬和得意。屋内充盈着柴火的温暖、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洋溢着幸福的欢笑。

第三天傍晚,雪花渐渐停歇,西山顶上露出放晴的亮光。民谚说“落雪不冷化雪冷”。停雪后,兴奋的乡村逐渐平静下来,准备以顽强的毅力熬过接下来最寒冷的化雪天,迎接麦地早春的消息。

那年的一场雪,让年少的我感受到了寒冷日子的人间烟火之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