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11月12日

一树栾树一树秋

司 红

 

每一枚绚烂的栾树蒴果,都是自然界书写的一封封情书。

秋日,我在匆匆外出的路上,于红绿灯的短暂停顿间,邂逅了这份不期而遇的美丽。那一刻,我的目光被一抹炽热的红色紧紧牵引。澹澹秋光里,无数鲜艳的果子,如同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我知道,那是栾树的蒴果。

栾树的历史渊源,我们能在《山海经》中寻觅到,“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栾”,简短几字,勾勒出了一幅远古时代的自然画卷。

对于中国人而言,栾树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文化与身份的象征。《周礼》中的记载赋予了栾树独特的地位,“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这不仅仅是对树木种植的一种规制,更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松树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柏树是王公贵族的象征,而栾树,则因其独特的韵味与气质,被选为士大夫的专属之树,因此得名“大夫树”。

时至今日,栾树成为众多城市的行道树、景观树,遍布我国大江南北。

初秋时节,烈阳依旧炙热,栾树以独有的方式,在枝头织就了一场绚烂的“黄金雨”。那些金黄色的花朵,宛如点点星光,洒落在翠绿的叶幕之上。半树青翠半树金黄,仿佛是大自然得意的调色盘,既点亮了蔚蓝的天际,也温柔了脚下的土地。它们静默不语,沉静积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秋天铺垫出绚烂的序章。

色彩多样和谐,花黄、叶绿、果红,这三种自然界的原色在栾树上完美融合,构成了生动的植物油画。果实如火,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热烈,而金色的花朵则如同点睛之笔,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它们相互映衬,层次分明,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清代诗人黄肇敏的诗句,“枝头色艳嫩于霞,树不知名愧亦加”,正是对栾树这种独特魅力的诠释。

栾树是当之无愧的金秋使者,有一年国庆,我一路向南回老家,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沿途的景致虽美,但长时间的车程不免让人心生疲惫。就在那略显单调的旅途中,几棵栾树突然闯入眼帘,它们的出现如同荒漠中的绿洲,瞬间点亮了我的世界。即使只是匆匆一瞥,那份不期而遇的喜悦,也弥漫在心田。

栾树仿佛成了旅途中忠实的伴侣,不时在路边现身,如同舞台上的表演者,轮番登场,各展风姿。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讲述着秋天的故事,让这段归途不再单调,而是充满了发现与惊喜。在栾树的陪伴下,我仿佛也融入了这金秋的画卷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蒋勋先生同样对栾树充满喜爱:“十月中旬以后,像火一样在栾树顶端燃烧起来的艳红色,红绿相衬,颜色对比,特别醒目,使人驻足,使人流连徘徊。”

我亦钟爱在栾树结果之时,漫步于其下,细细品味那份季节更迭带来的独特韵味。此时,朵朵小花结出了三叶合抱的小灯笼,缀满高大树木,将周围染出晚霞般璀璨的色彩。它们或红如烈焰,或黄似琥珀,或褐如古陶,每一种色彩都蕴含着独特魅力。

当秋风拂过,栾树的果实轻轻摇曳,脱离枝头,化作一个个精巧的灯笼,在地面上翻滚跳跃。我时常忍不住弯腰拾起一枚,轻轻摇晃,感受那壳内绿豆般大小的种子发出的回响,那是大自然对秋天的赞歌,也是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栾树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在形态,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份坚韧与希望。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但正如栾树一般,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总能以灿烂的姿态展现自己的风采。我也愿以一颗热忱的心,去感知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无论是一朵花的盛放,还是一棵树的绚烂,都值得去驻足、去欣赏、去赞美。

满树灯笼红,人生多绚丽,且赴栾树秋之约,不负人间好辰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