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4年05月14日

小昆山耗资1.3亿元破釜沉舟解决20余年历史遗留问题——

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内垃圾场蝶变为“森林氧吧”

□ 记者 陈俊杰

 

“我现在每天饭后都会来这里散步,绿化蛮好的,空气也不错。”小昆山镇大港村村民李福林告诉记者。而许多刚搬到附近不久的居民不知道的是,李福林口中这个“散步好去处”,在四年前还是一片不断有污水渗出的垃圾填埋场。经过一系列治理后,一片崭新的“城市绿洲”诞生了。

曾经,这座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是附近村民的“眼中钉”,大家都绕道而行,避免经过这里。虽然2010年经过封场、覆土、平整后,情况有了改观,但仍会偶尔散发异味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因其位于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易有污染隐患,加之持续散发的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困扰,2020年,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和国家长江办的要求下,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小昆山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对该地块进行改造。

“我们接到要求后,当晚就召开了相关会议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陆雪锋回忆道,当时他被任命为整改指挥部负责人。全量垃圾开挖一段,渗滤液处置一段,素土回填一段,边开挖边监测,最终借助邻近码头,通过水运将垃圾送至老港填埋场填埋……这是小昆山镇经过综合考量后设计出来的总体方案,不仅让原本预计为4个月的完工时间缩短至2个多月,而且还能防止二次污染。在不打扰居民区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水运网络,实现了降本增效。

2020年7月17日,整治项目正式动工。历时71天,耗资1.3亿元,累计开挖量近20万吨,抽取处理渗滤液超2.5万吨,土方回填11万余立方米,9月27日,小昆山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整治过程中,小昆山镇按照“依法、科学、严格、从速”原则,还作了许多精细化考量。比如,项目组在经过反复比选、论证后,最终采纳宝武集团就地净化处理渗滤液,并在达到纳管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的技术方案,这样既可以节省清运时间,还能降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在污泥处置方面,一部分污泥被运送至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掺烧,另一部分送至老港填埋场填埋,双轨道彻底消除污染源。

绿树成荫、花草丛生、蜂游蝶舞……曾经大家避而不及的“臭土堆”如今已然变了一副模样,成为了附近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遛狗的首选,也成了孩童放学后嬉戏玩耍的宝地,一座“人工氧吧”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它涅槃重生后的活力。

 

图为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内垃圾场蝶变后的“森林氧吧”。

受访者供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