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04月19日

走过岁月的雨巷

蒋近朱

 

戴望舒的《雨巷》,很早就读过,印象颇深: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句优美,画面感强,留给人的回味,也像小巷一样悠长悠长。只是《雨巷》背后的故事,却并不圆满:1927年,戴望舒来松江暂住好友施蛰存家,一见钟情爱上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这位性格开朗长相甜美的“丁香姑娘”,并不喜欢冲动又忧郁的诗人,勉强同意订婚也只是一时缓兵之计,待诗人法国留学归来,她已心有所属嫁为人妇。一厢情愿的痴情诗人,未能收获美满爱情,只留下传诵一时的名作《雨巷》。诗人笔下那悠长寂寥的雨巷、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从此在文学长廊中散发幽幽清香,给人唯美的享受与无尽想象。

日前拜读《我心中的最美巷弄》一文,作者日月光先生说:“松江条条小巷那种江南小镇特有的韵味,都像雨巷一样美。可哪一条是当年的雨巷,是不是还存在,无从查考。”雨巷在哪,众说不一,笔者所见较为集中的意见,一说在杭州,因为那是戴望舒的出生地,诗人故乡;另一说自然就是松江,诗人遇见丁香姑娘的地方,据说就在松江二中对面那条云间路。以前住方塔公园南面的松汇路时,我们带孩子游园常东进西出,从方塔园西面边门出来,就是云间路,这条闹中取静的狭窄土路(云间路一头是人来人往的中山路,另一头则是车水马龙的松汇路),真是当年诗人戴望舒初见丁香姑娘的地方?

不久前,又听闻另一说法。那天,与两位三十多年前的学生漫步仓城老街。他,旅居海外数年未归,对家乡故土一往情深;她,主管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开发建设工作多年,一路导游介绍如数家珍。从大仓桥下来,她带我们拐进秀南街,说接下来要开发这里。他突然激动地冒出一句:“这就是雨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就在这儿!”我心存疑惑:“雨巷不是在二中对面的云间路吗?”而他却说:“当年施蛰存家就住这儿,那位丁香姑娘,是我太太的外婆!”这么巧?之前听他说起过到外地求学遇见现在的太太,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后又双双赴海外发展定居的经历,没想到,他的另一半,竟是“丁香姑娘”之外孙女!

写作此文时,再次向我学生核实,他发来求证于施家后人的回复:“先住松江城内府南404号,1915年搬入县府路20号,位于今松江二中西南面,驻松部队营地中西部,西司弄前。”这个位置,大致就在云间路那里,1915年施家已搬来此地,戴望舒1927年来松,诗中雨巷,大概率应该在云间路。

在松江,现在还有另一处刻意为游客打造的“雨巷”。那天我们仓城老街怀旧三人行,至杜氏雕花楼东狭长夹弄,只见一面白墙上排列着一长串赭红色条形木片,每一木片上有一句诗,连起来正好是整首《雨巷》。此时此地,思绪悠悠:岁月,不也是一条悠长悠长的雨巷?在岁月的雨巷,多少人巷口走散,如痴情诗人与丁香姑娘;多少人巷中结缘携手同行,如我身边这位帅哥与丁香姑娘的外孙女;又有多少人走着走着隐入人流,不定何时又惊喜相遇重续前缘,如我和我的学生朋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