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看长三角
2024年01月23日

苏州高新区全力打造产业科创主阵地——

科技创新亮出“成绩单”“计划书”

回望2023年,苏州高新区科创星空群星闪耀,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科技创新“成绩单”令人瞩目;展望2024年,科技工作者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循大道,至万里!

 

“成绩单”硕果累累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成立7个学院、9个研究院,首批师生顺利入驻。举办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累计签约校地合作项目210个。

太湖光子中心加快建设,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基础工艺平台一期建成,光电芯片封测平台二期启动建设。

太湖科学城全面起势,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正式启用。

获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列江苏省第一;获批省级创新联合体1个,累计获批市级创新联合体22个,列苏州市第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江苏省政府督查激励。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引进创新型企业1500余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1家、列苏州市第二;入选独角兽(潜在)企业36家、瞪羚企业113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列江苏省第二;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首次发行募集资金额均列苏州市第一。

强化人才“高精尖缺”导向,获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团队)111项、列苏州市第二,新增省院士工作站2家,朱日祥院士团队获批苏州市顶尖人才团队。

高端测控仪器与装备获批第二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高新区内院所企业主导和参与的10个项目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列全省第一。

推出“光子贷”“天使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支持区内企业418家,放款近14亿元。

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8家,苏州创业园在2023中国留创园孵化基地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蝉联江苏省第一。

江苏省首家互联网法庭落户,普源精电荣获苏州市唯一中国专利金奖,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件,是苏州市平均水平的1.8倍。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

 

“计划书”底气满满

提升重大平台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加强东区内涵式提升,确保西区北大楼、文体中心等项目封顶,2025年全面投用。充分发挥南大苏州校区、苏州科技大学等区内高校科技人文优势,导入更多优质资源。

打响太湖光子中心品牌,加快“3+2”基础工艺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举办第二届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打造全国知名光子中心。

加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四期、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等大院大所的合作,谋划布局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学特征明显、生态人文优越、充满创新活力”的一流科学城。

强化企业和人才创新主体地位——联动院所平台、重点企业、投资基金、校友组织、商会协会等,加快推动一批高质量科技项目签约落地。深入实施“双引领”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

强化高水平科技人才招引,做优做精全链条人才服务,迭代升级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面向头部企业、跨国公司、海内外高校招引优秀人才,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擦亮“海归人才新高地、创新创业示范区”品牌。

打造优质创新生态——

积极搭建中试工程化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已落地的区级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开展概念验证及关联服务,加快把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

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培育体系,积极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推行“创新积分贷”,实现产业、创新、资本良性互动。

依托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互联网法庭等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

新的一年,苏州高新区将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苏州市产业科创主阵地!

 

摘自《苏州日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