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中吕四
吴建国
“冬日吕四行”是施作家建立的微信群,建群时间距离吕四行还有两周,和别的旅游采风不同,这次吕四行,让我心怀感激,期待中有些激动。
很多年前,我就读的长兴岛上的潘石中学和供销社一墙之隔,放学后,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供销社仓库边的雨棚下,这里是公社运输社的船老大们休息的地方。船老大们讲的故事都与船有关,与我听不大懂的女人有关,但这些故事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地名是吕四。久之,吕四给人的感觉是,冬天特别寒冷,一顿不能喝几大碗崇明米酒的人,是当不了船家去不了吕四的;一年四季,去吕四的航路上总会有风暴大浪,没有折断过桅杆扯破过篷帆,一定不能算作去过吕四,就不能被称为“撑船人”。讲这些故事的船老大们,能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只有“撑船人”才有的自豪。
这是我记忆中吕四最初的印象,期待吕四成行之际,我在高德地图和百度百科里,看到了吕四:
吕四在长江入海口的北端,陆地上距离上海只有70公里,作为县级市启东下辖的一个镇,全称吕四港镇。吕四港是一个河口,宽不足百丈,但今天吕四港是一个产业区的概念,定位渔货集散地。传说因为吕洞宾来过这里四次,因此得名“吕四”,这样的地名命名方式,在中国文化里并不多见。吕洞宾出生在公元795年,是今天山西芮城人,名吕祖,道号纯阳子,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又因为驾鹤而行,就让这个人物变得十分神奇。
一个地域能攀上吕洞宾这样的历史名人,当然是这个地域的福分。
时节大雪三天,从上海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里,汽车空调一直在制冷状态。到吕四“水韵家境”的时候,阳光灿烂,风力发电机组巨大的风叶在头顶上缓慢转动,和院内池塘里悠闲游弋的鸭子白鹅,成了最为时尚的现代田园风景。严冬时节里的吕四这样温暖,与我们在严冬季节里来吕四厚重的装束和心理预期极不相符,是暮春?是初秋?迷乱的不是季节,而是自己的犹疑。
到了吕四后才知道,吕四当地没有专门推荐的旅游项目,手机能搜到的个人旅游攻略里,是把品尝海鲜排在“吕四游”首位的。
第二天早晨起来,开门见雾,无风,这雾似飘浮的细雨,浓得化不开拨不走。冬季里阳光直射大气温度超过了20℃,吕四这样的海边水汽大量蒸发,生成雾是自然的,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没有强劲的冷空气到来,这雾几天不消也是有可能的。
“冬日吕四行”,我们在雾中看吕四。手机导航里的吕四是清晰的,连每一个路口红绿灯的时间都十分准确。先看一处渔货码头,雾的迷蒙中,渔船塞满了整个河道,是船靠船的锚泊方式——近处看得清楚,带缆的绳松松垮垮,显然,雾与台风的防范程度是不同的——最近岸边的船上,卸下来的是鲳鱼;又一处码头上,看到的还是船在卸货,这里,一筐一筐都是鲜活的黄蟹。满港湾模糊的船影里,我仿佛看到了长兴岛来的航风船,也是这样在静静地等待卸船,等待装货。
依据导航我们找到了交易市场,进入大门才感到这个市场的巨大,都是室内现代化的冷库,门口带批发的生意。今天可能因为雾而缺少了客户,整个市场里就我们十几个参观者。再次回到广场上,迷雾中看手机定位,我们已经站在了黄海的边沿,雾气里闻到海的咸味,却看不到海。
吕四的雾很美,这是清洁的水汽的凝聚,洁白又清凉,雾里,自有宽阔无限的想象,给人的感受是独特的,而近在身边的人,又是那样亲切。
就此,我们离开吕四的时候没有一点遗憾。路上,我们猜测,吕洞宾这样对于中国道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放在别的地方,一定会建成恢宏的吕祖阁或者道观,让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接踵而至,而道教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会延伸出健康和养生等巨大的产业链。但是,吕四没有这样做,看得出,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渔港和鱼货交易的建设上,显然,这样的执着和定力里,有全局视野里的民生,有这一代吕四人爱港爱渔爱吕四的心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