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1月11日

绘制一张“作战图”,形成一套“经验包”——

泖港镇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 记者 杨舒涵

 

进入冬季,泖港镇范家村涵养林静谧深沉,千亩林地就像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画。

这片涵养林于2002年开建,面积5282亩,林内有千余种植物,超过300万株,在改善上游水源地水质和防止水涝灾害方面发挥着调节作用。但占地面积如此之巨的涵养林也成了一大治理难题,既要加强林业及绿化资源管理,又要抓好防火工作,还得做好有害生物防控。

近年来,范家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绘制一张护林“作战图”,形成一套护林“经验包”,通过推深做实“林长制”、制定任务清单、压实包干责任,并形成共防共守合力,全面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

 

健全“责任网”,推深做实“林长制”

在范家村涵养林,护林员孙火林一大早就进入林地巡逻,并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册。“林地内发现秸秆堆放和塑料盒,请相关养护单位及时对垃圾予以清除。”在范家村,像孙火林这样的护林员共有19名,他们不仅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也是范家村林长制的“神经末梢”。

2022年起,上海全面推行林长制,范家村着眼组织体系构建,设立林长制工作站,明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林长制实施后,范家村党总支书记吴燕伟成了林长制工作站站长。村里的工作人员、选调生各司其职,担任护林员,主要负责林地巡查、林地防火、野生动物保护及林业灾害防控等工作。

考虑到林地面积广,范家村又位于辰塔公路两侧,光靠村干部的力量难以真正落实全覆盖,“民间林长”便应运而生。范家村发动村民加入树林资源保护管理,组建起“民间林长”志愿队,激发村民爱林护林积极性。目前,范家村共有4支巡林志愿队,由村委会工作人员、网格长和志愿者组成,分别巡查4个林地片区。巡林队伍每周巡林检查2次,对巡林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拍照留存形成台账,实行清单式销号管理,确保“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为更好提升管护能力,工作人员还梳理林地保护重点任务清单,绘制一张护林“作战图”,整理一套“林木底数表”,聚焦“生态资源保护”和“灾害防控”,为护林员提供工作上的指引。

 

以“防”守护,共防共守成合力

林地的养护光靠“事后处置”恐怕还不够,更需要“事前预防”。为此,范家村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挨家挨户走访,以护林宣讲等形式,加强村民的护林意识。每年,范家村以植树节为契机,举办“爱绿护绿植绿”活动,倡导生态发展理念,引导爱绿护绿新风尚。“现在,村民们的爱林护林意识增强了,林地的乱搭建、乱种植、破坏植被等现象明显减少。”范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唐佳丽表示。

为了有效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涵养林地生态管护工作的成果常态长效,范家村制定《范家村2023年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健全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林地管护流程方法,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持续提升林地管护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范家村还与黄桥村、泖港村、田黄村等同样面临涵养林管理保护难题的兄弟村,联合开展“林间课堂”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关键词,共同探讨涵养林保护问题。此外,还依托智汇书记工作室实施“绿林成长计划”,明确2名带教导师和4名学员结对,开展导师传帮带、学员跟踪培养工作,真正把“爱林护林”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承下去。

据了解,后续,智慧公共视频将成为林地治理“好帮手”,一些在林地中堆放、倾倒垃圾的现象可以被及时发现。范家村还引入无人机设备,安排专人操作,负责巡查难以进入的卫生死角,通过高空航拍和定点拍摄,实现林地实时巡查,对拍摄到的林地乱搭建、乱种植等问题进行实时上传,弥补人工巡查的不足,提升林地治理智能化水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