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尘封在旧时光里的小人书
闫忠新
周末,回老家帮父母收拾老屋,在厢房的一大堆纸箱中,与儿时的那些小人书意外相逢。抚摸轻捻着那些已经泛黄的薄薄的软软的纸张,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过去的一幕幕闪现出来。
在六七十年代,小人书是神一样的存在。小人书有黑白的和彩色的,分画的和从电影上拍照的。那时候,小人书对孩子们甚至是大人们的诱惑简直无法抵挡。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没有余钱为我买小人书。所以刚上小学时,我只能跟关系好的同学借着看;也更加努力地好好学习,这样就有人愿意和我在一起写作业,能看到更多的小人书。我对家中有小人书的同学,无比羡慕。
《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小人书,时隔多年仍然耳熟能详。那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放飞了我的想象。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我对文学产生了朦胧的爱。
为了看小人书,我们努力学习,因为表现优秀老师就会借给我们一本小人书作为奖励,周末看,周一还。我们兄妹还会捡废品,割草拾豆,换来的钱哥哥拿着,作为我们的活动基金。我们都特别重视,哥哥也会按照我们在家的贡献来奖励我们,我得到的奖励都会积攒下来变成小人书。我第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人书是跟着哥哥去赶集,哥哥把我放在卖小人书的摊上,就自己买东西去了。回头就把我落下,中午,卖小人书的收摊回家,看着我孤零零地蹲在那里无助地哭泣,便又打开箱子,摆上摊,我一看上小人书,立马忘记了找哥哥。等到哥哥回来找到落在集上的我,集上就只剩我和卖小人书的老人了。哥哥不知道是为了安慰我,还是感谢卖书的爷爷,豪爽地买了一本厚厚的小人书——《杨门女将》,花光了我们攒了很久的活动基金。我特别珍惜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包上了书皮,要好的小伙伴借书时总会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弄丢了。
后来,村里小卖部出租小人书,我们总会用攒的钱去租,一次四本,我们兄妹四人轮流看,后来父母也参与进来,每次六本,一向让着我们的母亲在看书上一点也不含糊,总会先挑一本厚的,能在等我们的时候反复看看,而且还会熊父亲把手里的那本让给她看。摇曳的烛光下,我们一家安安静静地看书,偶尔彼此看一下,会心一笑。那种日子格外温馨安宁。
再后来,家里生活境况好转,我们能有零花钱了,便全拿来买小人书。父亲专门找了一个大书箱子,慢慢地,箱子满了,父亲便又拿来一个箱子。当时的我们,写完作业,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内心充满无穷的幸福感。周末,有小伙伴来家里,我们一起看,一起整理,给小人书都编上号,谁借了就记在本子上,小小的我当时就立下做图书管理员的志向。许多小人书都是成套的,我们总会耐心地一本一本地买。直到最小的妹妹也长大,我们也开始看大部头名著,小人书才被搁置下来。
如今,与这些小人书意外重逢,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岁月悠远,书页泛黄,儿时的记忆也湿润起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