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一壶茶
丁惠忠
上海入冬,风凛冽,品茗最佳。正念想间,我收到了一位云南作家馈赠的一款普洱茶。
手头工作一忙完,微信三两友人:今晚茶饮,此茶两千余里快递而至!
夜色初起,友人齐聚。壶、杯、水,加上点心、瓜子和烟,也少不了几枝江畔野生的梅花,零散茶台,显出一番闲情,与喝茶清谈最搭了。
做家具生意的女老板美目顾盼,丢掉手掌心几粒瓜子壳,涂满红指甲油的三根纤指又一弹,说:“阿丁,别卖关子了,茶呢?”
都说女人沉静、从容,有时也急,特别是爱茶,懂茶,会喝茶的女人。
我知道他们尝茶的胃口被吊足了,便慢悠悠地取出茶品,是一款茶丝顺滑、长叶如缕又缠绵绕圈的普洱生茶,中间凹陷,似燕窝藏娇。
此刻,我告知,这是被茶客称道的云南古六大茶山的攸乐茶,古时供皇室饮用的“攸乐贡茶”,现在却是“南之家”品牌的“馆藏茶”。
攸乐山头寨子的采茶女,上山采茶必先净手,就连衣裳都要换新的,背篓也是素朴的篾条编织,无颜,不上漆,是真正的原生态流程。攸乐茶,其产地可谓山势有形,静卧千年,苍翠凝碧,谛听林啸,茶可道,余味不止。
面前水沸盈气,茶入壶,滤过,再续,视茶盏,一嗅,无添加剂之香气。盏内茶水稳妥,汤色呈淡黄,以为一轮微型亮月下凡,共茶席。
我嘬一口,含而不吞,味醇,似打太极有一股绵绵的气涌入咽喉,随后滋润下胃。我问友人如何?友言:绝品!
冬天里,喝这样一壶攸乐茶是幸事。想来人生主食饱腹外,我喝茶有几十年了,各地茶品也算尝遍大半,普洱茶常见常饮,但攸乐山头村寨采摘的那片茶叶,让我记住了“南之家”的攸乐茶,她会陪伴我多添一壶茶水,暖胃贴心。
由此我想到《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我们喝茶自然喝不到那个时代的茶了,但要感谢神农氏将一株植物的茶叶泡出数千年的恩泽,释放出的馨香飘逸江山万里。
传说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神农氏,经常目睹百姓因误食有毒的野果而中毒,甚至身亡。他为了解除人间疾苦,自己品尝植物百草去做试验。有一天神农氏在品尝野果时,出现口干舌燥、浑身乏力,便嘱人在一座山脚下用铁锅烧开水喝。水未开,神农氏倒地昏迷了。过了一些时辰,神农氏在一股野风送来的清香中苏醒。此时,他听到铁锅里水烧开的声音,于是缓慢地撑起身子舀水喝,却发现白汤水染成了黄中带绿的颜色,还漂浮着几片绿叶子,那好嗅的香气就来自锅中水。
神农氏不管不顾地舀起一勺染色水喝下去,感觉味道苦涩,但口舌生津,肚腹舒畅,一连喝了个饱。过了小半天,神农氏尝野果中的毒排解掉了。
如果到此为止,神农氏起身走了,恐怕就不会有《神农本草经》。他紧接着寻找铁锅里的树叶子从何而来?原来就是旁边一株植物上的叶子,被风吹下来掉进锅中。他顺手采光了这株植物上的绿叶子带回家。经过煎、烫、泡等试验,神农氏才搞定这植物叶子的汤汁,有解渴、生津、利尿、暖胃等健身效果,并将其命名为“茶”。
由神农氏始,茶正式成为人类社会一种具有大众化特点的健康饮品。
至唐代陆羽,他之所以秉笔写尽茶之道,我想这绝非偶然。他的一部《茶经》,被称为国学经典,与古人崇尚草木自然、寻找生活乐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看看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哪个不是品茗高人,同时留下无数的茶诗、词、乐等佳作。
时至今日,饮茶便成了日常所需,是我们国人舌尖上的自然草木香。上门做客,带上一盒茶叶作为伴手礼,随意中有情谊。你来了,我沏一壶茶,茶汤里有沁人的香味,那是迎客的氛围,一如愉悦的心情。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