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大于治,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近日,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席伟春做客“健康智慧屋·家医话健康科普宣传月”系列节目,为大家科普个人健康管理的知识。
一些市民认为自己身体状态挺好的,身上也没有病痛,没有必要去检查,检查出来一些小毛病反而让自己烦心。究竟有没有必要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管和不管区别大吗?席伟春说:“疾病重在预防,很多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忽视它,任其发展,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没有感觉任何不舒服,如果血压、血糖长期没有控制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将来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相反,如果能做好健康管理,管理好各项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就会远离。另外,一些癌症早期的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定期体检能发现异常,进一步检查以后确诊,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效果就会相当好甚至根治。自我健康管理能预防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想要做好健康管理,第一步是健康评估,要对自己目前的健康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知晓将来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席伟春说。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检检查,包括单位组织的职工体检,在居委会报名参加街道安排的老年人体检,也可以在家庭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包括身高、体重、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肿瘤指标、彩超、心电图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居民还可以在健康驿站评估,在家门口附近的卫生服务站点或者健康驿站,有检测血压血糖、心律、身体机能指标的专业检测仪器,在检测结束后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健康评估报告,在场的医务人员会给出健康管理建议。另外,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评估,要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完成各类心理测试量表做出评估判断。
有了健康评估报告后,下一步就要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可以根据健康评估结果,与家庭医生沟通,共同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健康管理计划,其中最主要的是慢性病控制管理计划。“比如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这类疾病的健康管理。这类疾病,不仅要规范进行药物治疗,更要将指标控制达标。”席伟春说。
以高血压而言,不同的人群血压控制要求不同,一般人群的要求是140/90mmHg以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人群,他们的血压控制更高,要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超过80岁的老人,血压控制要求可以适度放宽到150/90mmHg。“很多居民经常问我,在家里血压测量每次都不一样,搞不清血压控制情况到底如何,在家里测量血压,要在早上八九时的时候,休息十五分钟左右,血压测量三次,每次间隔2分钟左右,取平均值,要看这个血压。”席伟春说。
此外,“吃什么”也很重要。对于一般人群,健康的饮食主要强调均衡规律。食物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常吃鱼禽肉和蛋类,每日三餐做到饮食规律。但不同的人群也有不同的要求。“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盐能锁住水分,让血压升高。居民每天的食盐计划摄取量要在6克以下,6克就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大小的容量,也可以购买一个控盐勺。要注意隐性盐的摄入,比如咸菜或者腌肉含大量盐分,大量摄取不利于血压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更要制定一份严格的、符合自身情况的饮食计划,先要定饮食总量,一般主食每天在100~400克之间,100~150克肉类,蔬菜“321口诀”,3两绿叶菜,2两土豆、山药、芋艿等其他蔬菜,1两菌菇类。100克左右豆制品,1个鸡蛋。根据血糖情况选择150克左右的低糖水果,如番茄、柚子等,要饮食规律,建议少量多餐,把总量分配给每一餐。”席伟春建议。
管住嘴的同时,还要迈开腿,保持适度运动,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动计划。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分配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健步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能量,修复细胞,巩固记忆,保持身心健康。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特别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把戒烟纳入计划之内,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戒烟门诊帮助。另外,还要保持身心愉悦,懂得调节工作和家庭压力。”席伟春说。
(主播、编导 胡畔)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