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日再遇稻香村
日月光
那天,一伙“老三届”的老头老太,在“浦江之首”的一辆旧列车上,品尝松江璐香园的“鹅头颈”,竟然惊呼:“这是松江正宗的稻香村味道了!”
一说到稻香村,众人情绪激动,有着说不完的话。苏州不能没有采芝斋,松江不能没有稻香村。尽管苏州有了金鸡湖现代新城,但观前街采芝斋里的八珍糕、粽子糖、牛皮糖、芝麻饼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同理,松江人至今怀念稻香村里的汤圆、酒酿圆子、鹅头颈、双酿团、赤豆糕、条头糕,昔日各地的稻香村经营特色、经营内容各有不同,但松江的稻香村以“软、糯、香”闻名于各地。
说着说着,现场成了“我与稻香村”的回忆座谈会了。有的说,我乘飞机去香港,每次总买长方体的鹅头颈,一只铝皮饭盒装,正正好,成为最受欢迎的礼品。一次飞机延误了八小时,到了后马上让他们品尝,八十多岁的太婆竟然说此次有点不正宗。有的说,酒酿圆子看似没几朵桂花,但香味就是浓郁,二三人吃,会香整个房间。有的说,双酿团看似绵软无力,唯恐变形、内馅外流,但就是不变形不外流。有的说,小时候傻傻地听大人话,剪了根麦柴管去吸汤圆中的肉汤,鲜味没印象,那嘴烫得至今不忘。有的说,去上海市区探亲,亲戚总要我们带赤豆糕,一半品尝,一半做馅。有的说,有一次被陕西记者追问:纯赤豆,不会散落,靠什么粘结在一起的呢?
话到主题:松江稻香村到底能不能重现。这伙人源于松江,现在也天南地北了,要我这个纯松江人回答。我只能说等些时日再回答,因为这牵涉到好几个问题:松江稻香村的糕点为什么吸引人,为什么不是老字号,为什么现在不经营了,传承人还在不在,这些特有手艺还保存着吗,要恢复还有可能吗……
我为此奔波了几个月,接触了好几个当事人。松江再用稻香村品牌已经不现实了。北京和苏州的稻香村是全国最早的,已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了。松江稻香村的糕点确有独到的工艺,如,为什么那么糯,一般人和粉多用温水,他们用的是沸水,而且要等冷却后再和面;再如,汤圆尽管是肉馅,也要在馅中加一丁点猪油,味道会更鲜;赤豆糕各地都有,都是在糯米糕中撒上些许赤豆,松江稻香村能用纯赤豆粘合成一块酱红色的糕。
关于传承此事,必须要说下这三代人。孙鹤富,民国时期松江餐饮业有名的大厨,烧得一手好菜,制作出好多精美糕点。两个儿子,一个叫孙关云,一个叫孙关寿,曾经多年任稻香村和清真馆负责人。目前这些技艺已经传到了孙关云的女儿孙嘉璐的手中。不是说松江稻香村的糕点技艺只有他们三代的三个人掌握,过去也讲究带徒传艺、比武赛艺,因此不少人也会这些技艺。但时至今日,能有这些技艺的早已不从事糕点制作了。
现在有没有这些糕点售卖,让我们解解馋?有,在广富林文化遗址里,在浦江之首的绿皮火车内,在泗泾的赵氏工坊(赵志刚艺术工作室)中每天都有少量售卖。由77岁的松江稻香村老主任孙关寿带徒制作。
以后发展前景如何?第三代传承人孙嘉璐已经完全掌握了此门技艺。只是她太爱幼教事业,一时半会儿还脱不了身。再说,一个门店的开设,一项品牌的延续,一个产品的扩产,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推动。好在202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批准了松江“泗璐缘”糕点的品牌认证,也就是说,以后这些糕点的名字不叫稻香村,而叫“泗璐缘”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