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里的丝韵
华政附校四(3)班 冯佩忻
“丝竹发声响,假器扬清听”——江南丝竹,它如此悠扬,它如此美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奇妙的音乐之旅吧!
江南丝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江南丝竹形成与发展阶段,当时我们称演奏江南丝竹的乐队为“小青班”,现如今翻开一本本“小青班”的厚重乐谱,似乎在诉说那段尘封的记忆。这是属于江南的记忆,它不同于交响乐的大气磅礴,那是江南独有的风韵:江南丝竹讲究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进我退,反映了江南生活质朴、谦让、委婉的特点。这些音域时而快时而慢,有时像细细的春雨,有时又像划破天际的闪电,只要音乐一响起,江南的风光就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何为江南丝竹?这样的音乐风格起源江南,“丝”是指乐器上的弦,“竹”是指乐器制作的材料。江南丝竹主要演奏的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竹笛等民乐,可以是独奏也可以是三至二十几人合奏。而我最喜欢的乐器就是“革胡”,我们也称之为“民间大提琴”,从侧面看,它像一个伸长脖子的乌龟,右边有一个像蜂窝一样的发声器,可有意思了!“革胡”跟大提琴一样,音色低沉优雅,如同夜里父亲哄我入睡的声音,如此沉稳,如此安详。因为制作工艺的复杂,现在很多乐团在表演中用大提琴代替来革胡,这不免让人感伤。
每当节假日,妈妈总会带上我去松江的方塔公园听一场“江南丝竹”音乐会,江南的园林与江南的音乐可谓相得益彰。乐团里有一位年岁已高的老爷爷,他是江南丝竹的非遗传承人,听说他在像我那么大时就爱上了“江南丝竹”。我曾问过老爷爷是什么让他坚持到今天,爷爷慈祥地笑了笑,说:“我是老了,但我拉的音乐还年轻,和你一样年轻有生命力,而这样的生命力需要你们来接力。”从他的眼里,我看到传承的力量。
江南丝竹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正因为有这么多传承人的热爱与守护,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才能一代代传承至今。
(指导教师:金叶)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