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三年审结各类相关案件2727件,涉案标的总额超89亿元——
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水平开放
3年,1095个日夜,共受理各类涉外商事相关案件3003件,审结2727件,涉案标的总额超89亿元;案件涉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5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跨境投资、生产、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获得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最佳合作伙伴”等诸多荣誉……
近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在成立三周年活动上亮出的成绩单,让人刮目相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条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水平开放的不凡之路,越走越宽广。
审判“精品战略”铸就国际公信力
“非常感谢!你们的审理公正又高效!”一幅外籍当事人隔着屏幕竖起大拇指点赞的画面,至今留在苏州中院副院长杨恩乾的脑海里。
“那是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作出的首例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裁定。”作为该案承办法官的杨恩乾介绍,乌克兰一家公司与苏州某材料商签订合同购买钢卷,支付了近8万美元预付款,却一直未收到货。根据合同约定,并经乌克兰仲裁机构裁决后,材料商仍没有履行退还预付款的裁决,于是乌克兰公司依据《纽约公约》向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申请承认和执行上述仲裁裁决。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当事人自治纠纷解决方式。杨恩乾说:“就本案而言,裁决已经出具,我们依照公约条款仔细甄别,作出了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裁定。”
庭后,被申请人一方承诺会尽快履行,支付款项;乌克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Viktor则一直守候至当地时间凌晨3点,并笑称“一夜未眠也值得”。
跨越语言和时空的肯定,折射出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不断提升专业化、便捷化、国际化水平的努力。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苏州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强。2020年1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地方法院设立的首家国际商事法庭花落苏州,注定意义不同寻常。
成立三年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深入实施审判精品战略,一批具有规则意义、国际影响、推进法治进程的典型案件,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法治活水。
一起跨国股权纠纷案中,法庭同时适用我国公司法和《埃塞俄比亚商法典》一锤定音,有效保障我国投资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据该案承办法官李诚介绍,苏州法院的生效判决得到埃塞俄比亚行政部门认可与执行,从一个侧面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大为增强。该案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服务“美美与共”营造安商暖环境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院长,王贵国教授在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还有一个新身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一起案件标的数亿元的涉某生物医药公司纠纷案中,他以专业知识和权威影响力促成双方庭外和解,使这家行业领军企业“活血再生”,助力苏州一号产业再添新动能。
近年来,苏州紧抓机遇推进发展,为法庭展示担当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
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蔡燕芳介绍,为有效解决域内外法律“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法庭特邀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为域外法查明、促成重大案件妥善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库支持。
解决一起涉外商事纠纷需要多久?在一起涉乌干达饮用水企业的纠纷中,从交付评调到出具民事调解书,用时一个月。这是法庭首创的多元解纷新机制——“中立评调”亮出的纪录。
在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学者、资深涉外律师等专业人员作为中立评调员,站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视角为双方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是中立评调机制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蔡燕芳指出,分流至中立评调的每个案件都会配备联系法官,在评调过程中,法官从法律角度进行协调,与中立评调员形成合力。
2022年2月,“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构建涉外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新模式”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
奏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青春之歌”
每个周末,走进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的求臻书房,一股清新的学风扑面而来。
“涉外商事领域牵涉面广、难度系数高、更新发展快。”法庭副庭长韩小安表示,为了让大家始终保持前沿思维,法庭不仅每周自行开设“微课堂”,每个月还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审判业务专家开展“云讲座”,让智库资源不再局限于协办个案,而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今年以来,苏州中院联动全市法院成立“求臻研译社”,深培厚植、构筑涉外商事审判人才“蓄水池”,并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约共建,助力“中欧欧洲法项目”行稳致远。此前,苏州中院还陆续与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借助院校法学理论研究的优势资源,有效促进了纠纷多元化解,助力涉外商事审判实务和教学研究双向奔赴、合作共赢。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还积极“走出去”,对标国际一流强化自身建设,陆续参与多场高规格国际研讨会,在交流借鉴中讲好中国司法故事。
摘自《苏州日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