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分饰两角诈骗“未来公公”
戏精男子被判刑
本报讯(记者 陈菲茜 通讯员 蒋芸芬)冒充年轻女性及其家长,与“未来公公”热络两年多,陆续骗得5万余元,但终因心虚害怕,投案自首。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男子程某提起公诉。日前,程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2021年,程某在上海打工,为了排遣无聊,他注册了一个年轻女性的账号,吸引他人。很快,一名男子主动找上了程某,程某介绍自己名叫“倩倩”,25岁,在上海卖衣服。因相谈甚欢,两人很快互相添加了微信,对方称并不想和程某处对象,而是觉得程某和自己儿子条件相当,希望程某做他的儿媳妇。
程某在聊天中得知,对方姓吴,在上海打工,工作之余还会做一些兼职,手头较为宽裕。于是,程某尝试以没钱吃饭为由向吴先生讨要饭钱。吴先生很快发来红包,这让程某愈发觉得对方有利可图,便答应了吴先生,还一直以“公公”称呼吴先生,获取吴先生的好感。
2021年9月,程某告诉吴先生自己母亲摔伤了腿,吴先生得知后十分担心,给了他一些钱,并嘱咐买些补品,还提出想去看看“亲家母”。于是,程某又开设了一个微信小号,以“倩倩妈妈”的名义和吴先生取得了联系。此后,“倩倩”和“倩倩妈妈”经常编造没钱吃饭、去医院看病等理由,通过“卖惨”向吴先生要钱。为了让吴先生相信,程某甚至还从网上找了多张20多岁、50多岁的女性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发给吴先生。
程某在上海打工并不顺利,回老家后,仍持续向“公公”讨要钱款。今年6月,程某发现吴先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同时转账的次数也少了,他担心对方已产生怀疑,便打算到上海打工赚钱,将两年多来索要的钱款归还给吴先生。程某回到上海后唯恐事情败露,于今年7月选择自首。
警方很快联系上了被骗的吴先生。吴先生透露,自己曾对“倩倩母女”产生过怀疑,尝试语音通话,但对方总说自己的手机不好,无法接听语音电话。当提出想去看望“亲家母”或者双方家庭见面时,也屡屡遭到拒绝。但面对对方声称没钱吃饭、没钱看病,求他帮帮忙时,他又觉得对方很可怜,加之对方每次索要金额大多在百元以下,便还是答应了对方。
经审查,程某一人分饰两角,分别以“儿媳妇”和“亲家母”的身份,从“公公”处陆续骗得钱款5万余元,用于个人生活开销。承办检察官认为,程某伪造女性身份,骗取被害人信任,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款5万余元,且无退还能力,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