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代理机构事中事后监管 促知识产权服务业良好发展
松江一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本报讯(记者 梁锋 通讯员 沈家伟)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日前出炉。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查办的一起囤积商标用于转让获利的案件,以《上海市加强代理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良好发展》为题,经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报送,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工作)典型案例。
2021年底,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根据上级转办的案件线索,对麦浅知识产权代理(上海)有限公司及其代理的6个注册商标申请人囤积注册商标用于转让获利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作为全市首个打击商标囤积倒卖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该案对代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和影响。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日常监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坚持行政执法、行政指导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引导代理机构加强自律。
据了解,随着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商标注册程序优化、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申请人获得商标注册更为便捷。与此同时,诸如本案当事人这样,以转让注册商标牟利为目的大量囤积注册商标的行为也随之出现。这种行为占用并浪费了公共资源,导致真正需要使用商标的经营者需要支付高额转让费才能合法使用商标。
“本案是全市首个打击商标囤积倒卖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案情错综复杂,违法主体多,查办难度高,我们有效突破了该类案件举证难、周期长的局面,仅用一个半月,快、准、狠打击了违法行为,也为之后同类型案件的查办提供了经验。”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案严格落实了“处罚到人”的“双罚制”,不仅对企业及个人恶意注册、囤积商标行为形成了震慑,还有利于进一步倡导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申请行为,维护良好的商标注册秩序,助力我国商标品牌健康发展。
据悉,本次评选从170余件案例中评选出政府部门工作类型典型案例15篇、协会工作类型典型案例7篇、服务机构及其他类型案例14篇。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