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10月22日

人民照相馆

袁念琪

小时候,我的照片可是在照相馆橱窗里展出过的。有单张,还有一组三张的。展现我光辉形象的红星照相馆,就在我家住的茂名南路上。我上小学时,红星并入了人民照相馆。

同红星相比,人民照相馆显然要大。它开业于1940年,老板是俄商。人民照相馆起初在环龙路(今南昌路)上,名乔奇照相馆;1947年搬到了茂名南路131号;1948年产权易中国人,更名乔士照相馆;1959年搬到淮海中路829号,改名人民照相馆;1985年,人民照相馆在近黄陂南路的淮海中路302号开了分店。

人民照相馆的拿手好戏是人像摄影,在上海滩首创了高调和低调摄影。有调总比没调好,尤其是要有自己的调。当年,上海的照相馆分五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等外级。全市四家特级照相馆,一半在南京路,东路有王开,西路有中国。另外两家就是淮海中路上的人民,还有福州路西藏南路口的爱好者摄影室。

至今,上海有照相馆已过百年。有个叫“藜床卧读生”的,在他的《上海杂记》中,用文字对照相馆照相:“其奇在于手法,其力在于化学。一经洗出,衣痕面影,莫不毕肖。其店之最大者曰耀华、曰宝记、曰致真等,不下十余家,金碧辉煌,楼台如画。客之登楼照相者,春夏秋冬,四景皆宜。”

到1880年(清光绪六年),上海的照相业已很繁荣。起初在南市的城隍庙和租界的广东路一带,后逐渐向全市延伸。名气较响的有八家,除藜床卧读生提到的耀华、宝记和致真,还有苏三青、丽珠、宝芳、英昌和日成等。其中出挑的要数宝记,创始人欧阳守城原在老外开的丽华照相放大公司工作,后自立门户。店铺先在泥城桥,后搬南京路山西路。早期上海滩的大亨大官大人物的照片,几乎都出自宝记。1923年,宝记关门。

“鬼工拍照妙如神,玉貌传来竟逼真。技巧不须凭彩笔,霎时现出镜中人。”(洛如花馆主人《春申浦竹枝词》)过去上照相馆拍照,除拍全家福拍证件照,多是去留下人生成长中的重要节点:满月照、周岁照、毕业照、结婚照……

在我眼里,照相馆的师傅身怀绝技,给又吵又闹的孩子拍照时,他嘴里喊着“坐好,笑一笑”,还会一边扮鬼脸一边晃动着玩具,直到拍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原以为照相馆只有哄孩子的道具,想不到拍中学毕业照,戴眼镜的同学都把自己眼镜换成照相馆里没玻璃片的眼镜架子。这样,就不存在镜片反光了,拍出来的“四眼”个个炯炯有神。

现在,到照相馆拍照是越来越少了。去的,主要是两大人群。一是拍结婚照,但拍起来不再是过去的一两张了,而是厚厚的一本影集,换服装换场景,从室内到室外,内容是过去不能比的,价格从千到上万。另一拨人是为留下自己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拍的也是一本,有个人的,也有全家的,也要换几套行头,但没拍结婚照这般折腾。

我做了财贸记者时,才知上海的照相馆是归饮食服务公司领导。想想它与饮食不相干,同服务倒有关系。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照相馆还有130多家,后来关了停了不少,也有新开的,新开的叫照相馆的好像很少,莫非嫌这词没与时俱进的光彩?

小时候就晓得家附近的几家照相馆。从茂名南路往东的淮海中路上,有人民、东方、红叶和蝶来等四家;由淮海中路打茂名南路向西,唯有靠近襄阳公园的淮海这一家。

今天,人民照相馆早不在原址了。先搬到瑞金二路东面,好在还在淮海路上;后来离开了淮海路,落脚在顺昌路合肥路转角,店名叫“新人民照相馆”,三个楼面。前年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作文小镇》拍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节目4集,其中一集《照片》拍的是人民照相馆。那天到复兴公园做街采,受访中的不少人,都在人民照相馆拍过照。人们是不会忘记与它相伴的日子,同时也让参加节目的孩子们懂得如何面对变革,怎么在继承和创新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前些日子,听说人民照相馆又要搬了。无论搬到哪里,它总在我们的记忆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