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拥抱自闭症儿童——
“厉害哥”用爱温暖“星星的孩子”
李海
李海(右)与同事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建行松江支行公益团队
□记者 周丹丹 文 蔡斌 摄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看得见听得着,但对外界总是充耳不闻,也不愿开口说话,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他们就像遥远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他们便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尽管之前已经做了功课,但当第一次见到“星星的孩子”们时,李海的内心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敲开了通往“星儿”的门,用6年时间,用公益的力量,去靠近他们,拥抱他们,温暖他们,守护他们。而这一路上,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用爱点亮一颗颗孤独星球。
李海与同事徐佳商讨志愿者活动
李海向记者介绍志愿者理念
志愿者齐心协力帮孩子理发
故事缘起
李海是建行松江支行网络金融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中等身材的他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是在星悦儿童成长服务中心老师和自闭症孩子们眼中,他就是天使般的存在,是口中经常念叨的“厉害哥”。
渊源始于2015年的春天,李海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学习,结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凑到一起说,想做些公益的事情。”李海回忆,当时他们想到了3件事:助老、爱幼、扶贫。其中,爱幼的主题就定了关爱自闭症儿童。
通过心理学老师的介绍,李海结识了星悦儿童潜能开发中心校长杨黎明。在杨黎明创办的自闭症儿童学校里,李海第一次接触到了“星星的孩子”。
浓眉大眼,手里紧握着玩具,康康像普通11岁男孩一样贪玩调皮,但当叫到他名字的时候,他却一直低头重复玩玩具,沉默不语。而他的母亲,便是杨黎明。原来,自从康康3岁被确诊为自闭症后,杨黎明便一直找寻治疗孩子的办法,未果,为了孩子成长,她创办了这所学校,希望帮助像康康一样的孩子们。
当时,杨黎明的一番话让李海触动很深。杨黎明说,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背负着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压力,比如为了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把它分解成20多个小动作重复成百上千次的训练;教他们拧一个瓶盖,可能就要上万次。生活中,他们还要承受人们投来的异样眼光。
“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李海发自内心地问道。杨黎明告诉他,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家庭缺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社会的认同,不被歧视或是取笑,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这次近距离接触,让本身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的李海坚定了关注自闭症儿童做公益的决心。此后的日子里,他就成了“星悦”的常客,孩子们的“厉害哥”。
举办画展
“一般人表达想法时大多用语言,但自闭症儿童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的逻辑是松散的。不过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极高,画画是他们释放情绪、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也被形容为‘星星的艺术家’。”这是李海与建行团委志愿者进行头脑风暴对话时说的一番话,灵感源于自闭症儿童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李海等人经过多次讨论,看了许多相关书籍、论文和影片之后,最终确定开办画展。于是,李海开始筹备了起来。
可是,第一步如何筹措资金就难住了李海。无奈之下,他找到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妻子,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妻子非常支持他,将事情告诉了公司老板,老板二话没说便慷慨地捐了200箱玩具给李海。通过“益百公益”的爱心义卖,李海终于筹措到了资金,顺利为孩子们购买了画框、礼品等举办画展所需的物品。
当年6月,首届“星星的画展”顺利开展,一共展出了22幅自闭症儿童的作品,募集资金3000余元,最终全部捐献给了“星悦”,用于购买孩子们上课所需的画笔、画纸、颜料等画材。
画展给了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很大的鼓励,让他们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其实孩子们画的画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能被展出、被肯定真的让我们很感动,我们都特别开心。”不少家长在画展后这样说道。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的笑脸,李海更加坚定信心。后来,他还将孩子们的画印在T恤上、手机壳上、文件袋上,在线上线下义卖这些衍生品。
结伴前行
渐渐地,“星星的孩子”们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关爱,原先在老城区的星悦儿童潜能开发中心也迁址到了崭新的松江福利院中,更名为星悦儿童成长服务中心。
在李海的带动下,建行志愿者团队也更加壮大。画展还成为李海和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美丽约定”,并延续至今。从最初一个人关注自闭症儿童开始,到现在成为建行松江支行的集体公益项目,在这场“画笔的旅行”中,孩子们的脚步也越走越远、足迹也越来越多。
去年12月,一场与“星星”的特殊对话在上海八号桥艺术空间进行。“那是我们首次尝试让这群‘星星的孩子’的绘画作品站上艺术舞台。”李海说,当时邀请到了沪上知名的涂鸦艺术家施政与孩子们一起创作。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在各自独处的空间里分步涂鸦,但画布上流淌的是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心与心的对话。
“太感谢了,没想到孩子的画能在这么大的平台上展出。”一名家长激动地说。与之前的画展一样,这次画展画作出售、公益衍生品义卖的所得,全数捐赠给了星悦儿童成长服务中心,给服务中心添置了一台注意力评估训练设备,为孩子们建立了全新的评估康复体系。
从30平方米的小会议室到200平方米的区图书馆活动室,再从300平方米的泰晤士小镇艺术长廊到苏州河畔与艺术家合作的涂鸦艺术展,如今画展联合涂鸦艺术家施政工作室已长期扎根松江云间粮仓。
“我们把区级相关部门、学校、区图书馆、建行客户、艺术家都带动起来关心帮助自闭症儿童,使公益活动融合政府、社会各方的力量。‘星星的孩子’公益项目也获得了区文明办的肯定。”让李海感到最开心的是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他们带上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融合业务做公益蔚然成风,“星星的孩子”们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理解和关注。
公益接力
时至今日,李海所在的志愿者团队赋予了公益项目新的定义。其所在的建行松江支行通过网点区域改造,以“星星的港湾”为特色,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伴星同行”。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李海和志愿者们将建行劳动者港湾“驶”出网点大堂,“载”着志愿者和专业理发师傅来到“星儿”的身边,给他们理发。虽然对于常人来说,理发是一件极其普通且简单的事,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却无异于一场“灾难”。因为他们往往一理发就哭,甚至连提到理发都害怕,这样的情形在自闭症孩子当中十分常见。他们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过于敏感,如头部、上臂和手掌,这就使得他们的“理发恐惧症”更为凸显。因此,几乎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不会带他们去理发店理发,只能在家里自己剪。
当天,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体验专业理发师的理发服务。有的孩子对尖锐声音很敏感,每当理发剪从耳边推过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缩起脖子,牙齿咬得紧紧的。这时志愿者和助教们就会哼唱起儿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则是不折不扣的“小馋猫”,理发师每剪几刀就需要奖励小零食,志愿者们就会像“哆啦A梦”一样掏出棒棒糖、玩具安抚他们。有的孩子警戒心特别强,不停地东张西望,小手小脚也一刻都闲不下来。志愿者们则会两三人一组牵住孩子们的小手,帮助他们放松紧绷的神经,放下对理发剪的戒心。
从中午到傍晚,两名理发师一共为20多个孩子剪了新发型。看着孩子清爽的发型,“星悦”家长群里的家长们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最怕去理发店了,有你们真好!”“你们太厉害了,这是我的娃吗?我的娃有这么乖吗?我惊呆了!”“谢谢各位,发型理得很好看,人很精神,辛苦你们了。”“最早是送女儿去理发店理,理了一半,理发师就把钱退给我们,说是实在理不了。此后我只好赶鸭子上架自己给女儿理发,又不能每次给她理光头,我一直理得不好,开始更糟糕。所以特别感谢学校,今天把她理得这么漂亮。赞赞赞!”
公益的可贵,并不在于一时的慷慨解囊,而是持续地付出和广泛的号召,使更多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希望在我们的周围,大家遇到自闭症孩子的时候不要投以异样的目光,把他们当作正常人一样看待,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李海更多聚焦“星星的孩子”的成长发展,让孩子们有机会习得一技之长,能依靠劳动获得有尊严和价值的人生。
做公益最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李海说,在关爱“星星的孩子”们的旅程中,他和建行志愿者们愿意带着初心继续书写公益故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