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螺与螺蛳
古 鉴
很长一段时间,我把田螺与螺蛳当作是同一样东西,很后才知道,田螺与螺蛳虽然属同一科动物,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而且田螺全世界都有,螺蛳却只存在于中国的江河中。
我是先认识田螺,后认识螺蛳的。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田螺了。那个时候,家乡的稻田、水渠、小河、小浜里,处处都能见到田螺的身影。那时候,家里穷,住的穿的吃的用的都比较短缺。不过,尽管物质生活贫困,毕竟是在江南水乡的农村,纵横交错的江河沟渠里的鱼虾等物产还是比较丰富的,只要人的手脚勤快一点,“河鲜”还是有得吃的。田螺便是寻常人家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
田螺,不像黄鳝泥鳅油滑难抓,也不像鱼呀虾呀要用工具或把沟渠的水排干后才能抓到;田螺是“没有脚”的动物,即便知道有人捉它,它也跑不了,也不会反抗,只能任人捉去。所以,摸田螺这样的事,小孩子都能够胜任,加之田螺也不会像螃蟹有大螯能蜇人,家长们也不担心它会伤到孩子。
小时候对于田螺的记忆,除了美味,还有故事。那个“田螺姑娘”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故事中的田螺可以变成美若天仙又聪慧勤劳的姑娘,令人感动;每每摸田螺时,便幻想着自己摸回家的田螺也能变出一位美丽善良的小仙女……
小小田螺,虽然在水中激荡不起一丝涟漪,但它却给了我童年时许多乐趣,也留给了我们难忘的别样滋味。
关于螺蛳的记忆是在南京成家后开始的,那时候,经常从菜场上买来螺蛳,在家养两三日后,便用钳子将螺蛳的尾角钳掉,然后就是一顿“爆炒螺蛳”。螺蛳的肉比田螺的肉要细嫩一些,味道也更鲜。
最难忘的是到广西吃到的“螺蛳粉”。第一次去广西柳州,就喜欢上了“柳州螺蛳粉”;住柳州五日,日日吃一餐螺蛳粉。螺蛳粉的味道闻起来有点异样,吃起来那种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着实让人大开味蕾,令人欲罢不能。
记不清后来吮过多少螺蛳,但从来没有下河摸过螺蛳。不久前,我的一位“赤膊弟兄”佘兄发微信让我去钓鱼。那天,我因有事没有与他一起钓,但后来还是绕道去他钓鱼的地方看了一会儿。说来也奇怪,垂钓高手的佘兄那天钓了两个多小时却一条鱼也没上钩。佘兄不甘心,对我说:“捉鱼不着掰茭白,走,跟我摸螺蛳去。”摸螺蛳?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他。
佘兄带我来到一只池塘边。在池塘边的一棵柳树下停住脚步,只见佘兄弯下身子,用手将系在树枝上的绳子慢慢往上拉。拉出水面的是一块用竹爿拼起来的“竹栅栏”。“看到了吧,螺蛳!”佘兄说。我一看,从水中拉出来的竹栅栏上吸满了大大小小的螺蛳,密密麻麻一大片!原来螺蛳们平日里是吸在竹栅栏上生活的。
待佘兄将竹栅栏平放在岸上后,我们就忙着将螺蛳一只一只地捡到事先准备的便利袋里。小池塘里是摆着一些竹栅栏的,听佘兄说,这是几年前一位在这里打工的外地民工摆放的,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捉螺蛳”的;民工回去后,这竹栅栏就留下来了。很多人想吃螺蛳了,就用上了民工留下的竹栅栏和捉螺蛳的办法。
螺蛳是可以这样捉得的!这般捉法,比小时候摸田螺简单多,便利多,且收获也多得多!高手果然在民间,捉螺蛳的方法里也蕴含着智慧。
三天后,一顿“爆炒螺蛳”让我吮了个够!自然少不了酒呢!吮一只螺蛳,咪一口老酒,闲适而有滋有味,这不也是美好生活的一种姿态么?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